古代时辰表 子丑寅卯12个时辰


自古以来,古人将一昼夜细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名配合“时”字来标识。这十二个时辰依次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等,每一时辰相当于如今的两个小时。时辰与现代时间对照如下:子时代表2至1点的时段,丑时则对应1点至,如此类推,直至亥时为现时的21点至2。

在没有钟表的日子里,古人独具匠心,依靠自然界的规律来掌握时间。日间,他们利用“日晷”这一工具,根据太阳照射在标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标志的圆盘上的石针影子方向来确定时间。而当夜幕降临,太阳不再提供光影之时,他们又该如何准确计时呢?

这便涉及到古代的计时器——漏刻。漏是指一种计时用的漏壶,而刻则是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这种利用浮箭原理来计量时间。古人观察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滴漏而出,于是便特制出留有小孔的漏壶,让水从壶孔中流出。他们还会使用一个容器收集漏出的水,这个容器内有一根标有刻度的箭杆。箭杆上托一浮箭,随着箭壶内水量的增加,箭杆会逐渐上浮。古人通过观察箭杆上的标记来判断时间。

漏刻的计时方法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尽管只依赖水的运动来计时,但古人却能通过巧妙的设计获得相对精确的时间。这种计时方法通常是皇室和贵族的专属,也是研究“黄历”历法的重要设施。

动物与星象的报时之法

在乡村,古人们利用公鸡的打鸣规律来报时。鸡鸣的声音在晚上尤为突出,它根据土鸡的打鸣规律来确定晚上时间。通常有三遍鸡鸣之说,夜里的时间便由此被划分为五个更次。

古人们还通过观察星象来定时。他们根据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晚上的时间阶段。比如根据北斗七星在每个季节的晚上转动位置来判断夜间时间。北斗星在特定时间的准确位置更是古代晚上报时和研究四季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漏刻、动物还是星象报时之法,都体现了古人们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他们的智慧之下,人类的时间得以精准掌控,让岁月在每一个当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