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影评 后来的我们深度解析
在情感与认知的交织世界中,初次邂逅总是被赋予了特殊的记忆权重。无论是爱情的初见,还是职场面试的初次相遇,抑或是才艺展示中的初登台,人们常常被“首因效应”所左右。
“首因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在一系列信息或事件的接收中,人们更容易记住并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简单来说,初次给予某人或某事的印象,往往比后续的接触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记忆、评价和情感联系。
对于“首因效应”的深度探讨不止于此。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知觉中的差异化:后来遇到的个体为何描述更负面”的研究报告,给我们揭示了新的思考角度。
探究连续社交认知的规律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在连续的社会感知过程中,人们对于先后出现的个体的描述是否存在规律性的偏见。为验证一个假设,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第一项实验以不同顺序出现的人物照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与者描述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发现随着照片中人物出现顺序的递增,描述的独特性逐渐增强,同时情感倾向也逐渐倾向于更负面的评价。
比如在一个聚会中,与初见的朋友相比,之后认识的人可能会被更贴上诸如“内向”或“固执”这样的描述标签。
为排除描述偏见的影响,第二项实验要求参与者尽量保持描述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当不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时,后来遇到的人的描述不会变得更加负面。
第三项实验则将研究范围扩展至视频描述,观察者在观看热门真人秀后发现,对节目中的人物评价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
进一步的第四至第五项实验则探讨了目标人物属性相似性对描述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目标人物具有相似的正面属性时,描述偏见最为显著;而当他们拥有独特的属性时,这种偏见则有所减弱或消失。
第六项实验则将目光投向了整体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目标人物出现顺序的推移,人们对他们的整体评价也趋向于更为负面。
社交认知中的出场顺序之重要
综合六项实验的结果,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在连续的社会感知过程中,人们的评价和描述确实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负面。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认知生态模型的必然结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研究团队提出了以下见解:在短时间内连续接触多个个体时,为了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描述属性,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够区分后来遇到个体的独特属性。而这些独特属性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因此导致了后来遇到的人的描述逐渐变得更加负面。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建议
Koch等人的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认知中的新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首因效应”。其背后的实用建议为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指导。
例如,在面试时争取成为当天早些面试者之一,以增加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在才艺展示或比赛中早些出场可能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评价;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先强调最重要的内容以确保关键信息首先被注意到。
Koch等人的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社会认知机制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让我们学以致用吧!
参考文献:
Koch A., Bromley A., Woitzel J., Alves H. Differentiation in social perception: Why later-encountered individuals are described more negatively. J Pers Soc Psychol. 2024年;126(6): 978-997. DOI: 10.1037/pspa00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