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留言 小学生 老师给学生的暖心寄语
尽管从事教育工作已久,但我仍不敢轻易在教育的领域发表言论。现今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知识多元,即便不出门,也能知晓天下事。与这样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相比,我或许并无优势可言。
回想我于七七年踏入北大之时,我们班级仅有两位应届生。班上年纪最大的同学已是34岁的社会人士,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同学们来自,各自背负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与背景。入学前若有满五年工龄的同学,还能享有带薪上学的待遇。我虽工龄未满,但为我提供了助学金支持。我们六人同住一室,上下铺的兄弟情深,与现今的学生宿舍自然无法同日而语。
记得当时,宿舍成员中带工资与不带工资的各占半数。带工资的同学主动提出,宿舍的集体活动费用由他们承担。大学四年的时光里,我未曾为宿舍的聚餐等活动支付过费用。那时,我们日复一日地在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穿梭,生活充实而多彩。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外,我们还经常参与春游秋游、元旦晚会等各类活动。
那些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他们会用纸板制作大头娃娃面具,绑在脸上跳舞助兴;还有的同学将头发蹭在墙上模仿白发苍苍的教授表演短剧。那时的学生宿舍以大刷墙为特色,一旦蹭到墙灰就会脱落,这便成为了同学们之间的玩笑话——“北大校灰”。我们与老师、领导及学校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一旦我们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学校都会给予积极的回应。
例如,刚入学时外语课老师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孩子,但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发现她的教学能力有限。班委的大哥们立即写信向系里反映这一问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周培元校长亲自来到教室坐在后排听课。当时资讯不发达,许多同学并不认识校长,所以在课后他询问调查时,我们如实反映情况。仅仅过了几日,学校便为我们更换了老师。
我们还曾有过一次难忘的经历,那就是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那个夜晚。我们在宿舍楼下,为女排的胜利欢呼呐喊。就在那个特殊的夜晚,我们齐声高呼“团结起来,振兴”的口号。
如今的大学生生活条件无疑已有了极大的改善,文化生活也更为丰富多样。然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与过去相比,他们的幸福感却似乎有所减少。这或许是因为现今的学生们时常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与不确定。
作为曾经也年轻过的人而言,我想告诉同学们:人的行为总有其界限与准则。其中最基本的底线是遵守法律法规;而作为大学生而言,他们应当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道德的标准虽无上限,但它是我们行为的最高准则。
让我们共同珍惜这段宝贵的青春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