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如霹雳弦惊 弓如霹雳弦惊的典故和隐喻
古代的文献中,记载了一些擅长识别良马的人士。其中,有一位广为人知的伯乐。
在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描绘了世间千里马遭遇的困境,以及伯乐的难得可贵。
那么,伯乐识别良马的能力究竟有多么神奇呢?
曾有一匹瘦弱拉货的马悲鸣长嘶,远处传来了伯乐的判断——这是一匹上佳好马。伯乐指出它不适合拉车,而应驰骋于广阔的沙场。马的主人对此却持怀疑态度。
楚王见到这匹马时,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骨骼如柴、羸弱不堪的马,在他眼中竟可能是千里马。难道伯乐是喝醉了酒吗?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和喂养,这匹马仿佛脱胎换骨,展现出了一匹神骏的风采。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位被描述为擅长相马的人物——刘表的谋士蒯越。
蒯越所相的一匹马名为的卢,虽然名气不如赤兔、绝影等名马,但在辛弃疾的笔下,它却如风似电般迅捷。
的卢的主要特点并非其速度,而是其是否“妨主”。在历史中,张武曾骑乘一匹的卢马,被赵云看中其雄骏。赵云轻松击败张武,牵走了这匹的卢。
刘备投奔刘表时,为表感激之情,将此马献给刘表。蒯越提醒刘表,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可能妨主。
刘表听后心生畏惧,婉言谢绝了刘备的好意。
刘备则不以为然,他坚信人能害马,没有听说马能妨主。
不久后,蔡瑁等人欲害刘备。得知消息后,刘备骑上了卢马逃命。逃至檀溪处时,的卢陷入泥中。然而追兵已至,刘备惊呼:“的卢!今日妨我!”
他奋然提缰加鞭,的卢仿佛听懂了他的呼唤,从泥泞中跃起,一跃三丈,飞身过溪。刘备最终成功逃脱了追杀。
这就是刘皇叔“马越檀溪”的故事,也使得的卢成为了一匹义马。
然而故事尚未结束。后来刘备又将这匹马送给了庞统。庞统骑着此马在落凤坡中了埋伏身亡。
因此引发了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的卢仍然妨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庞统之死与的卢无关。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的的故事呢?
首先要有科学的认识——无论信或不信都不能成为。是一定不可取的。
其次要像刘备一样保持内心的强大和信念。他坚信人能控制命运而非命运控制人。即使在危险境地中他也凭借这种信念和定力成功逃脱。
再次认识识人、相马的学问都是一种可以寻找到据点的技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的努力相结合。
我们可以将的卢视为风险和机遇的隐喻。对待风险要有正确认识并积极防范而对待机遇则需要有把控的能力并勇敢抓住。
简言之以客观的眼光看事物发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挑战这就是从古代故事中可以学到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