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角的拼音 生角和净角的区别


一、髯口的种类及其介绍

髯口,是戏曲中各类角色的假须统称,又被称为“口面”。这种装饰用品,以牦牛毛或人发精制而成。追溯其历史,早期的髯口看似以细绳拴系,无论是三绺髯还是满髯,都较为短小,与面颊相贴合,较为接近真实的写照。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改用铜丝作为挂钩,髯口的设计更加夸张和装饰化,样式也日渐丰富。

在戏曲舞台上,我们常见的髯口样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三髯:这种髯口适用于展现文雅、清俊的人物形象,常用于生角。

2. 满髯:主要用于描绘体格壮实的上层人物形象。生角和净角都会使用满髯,但净角的满髯通常更为长且显得威严。

3. 扎髯:这是一种露出部分口腔的满髯设计,常用于表现性格粗犷、英勇善战的人物,是净角的专用髯口。佩戴扎髯的角色,通常会在鬓边配上“耳毛子”来增强形象特点。

二、各式髯口的代表作品及人物形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髯口在具体作品中的应用及其对应的人物形象:

1. 三髯分为黑三、黪三、白三等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假须。如京剧《游龙戏凤》中的正德皇帝便以黑三为扮相。

2. 满髯则有黑满、黪满、紫满、白满等多种样式。《铡美案》中的包拯以黑满示人,而《宇宙锋》中的赵高等角色则可能采用黪满的扮相。

3. 扎髯则分为黑扎、黪扎、白扎和红扎等类型。《界牌关》中的王本超便以白扎为特征。

还有夹嘴髯、吊搭髯和虬髯等特殊类型的髯口,它们在戏曲中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如表现诙谐性格的角色或豪放不羁的人物形象。

三、髯口的佩戴差异与角色定位

从行当角度来看,不同行当在戏曲中都有佩戴髯口的角色。三髯和满髯一般不涉及丑角。旦角挂髯口属于特殊情况。小生行在昆曲中有时会戴三戴满的髯口。净行中的架子花脸多数会佩戴“扎”类髯口。老生、武生和净行都会涉及到三绺髯和满髯的佩戴。

从人物角度来看,老生和武生佩戴三绺髯的角色多为正面形象。如杨四郎挂黑三,关公则会佩戴其标志性的“关公髯”。满髯则生、净皆戴,但净行的满髯更为厚重、长些,颜色也有多种选择。

二涛髯是老生常用的另一种髯口样式,多用于身份较低的角色,如家院等。佩戴得当的髯口不仅能够凸显角色的身份和性格,更能够让整个演出增添色彩与艺术性。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戏曲和哪种角色,在细节处理上都会展现出精妙的艺术性。从微小的假须到宏大的表演,戏曲艺术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