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了纪念谁 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英语


今日正值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刻,对应公历为六月十四日。此节日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不仅是人们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时刻,还是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将端午节列入非遗名录,荣膺此殊荣的它,彰显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农历”常以“lunar calendar”来表述。

端午之际,赛龙舟的传统活动盛行。据传,村民们曾于汨罗江上为抢救屈原而奋力划船的壮举,已演变为今日的龙舟竞赛。这一活动英文中常以“Dragon Boat Race”来称呼。

在许多地方,端午节正午时分会举办别具一格的立鸡蛋比赛。此项赛事被称作“an egg balancing competition”,别有一番乐趣。

端午节期间,儿童常佩戴五色丝线串成的香包,此举旨在避邪驱瘟。香包中装有朱砂、雄黄和草,不仅能装点节日气氛,还能祈求平安健康。“避邪驱瘟”在中文中常以“ward off evil”来翻译,“香包”则对应为“sachet”。

雄黄酒由谷物发酵后与雄黄粉混合酿制而成。民间有言:“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其英文表达为“Drinking realgar wine drives diseases and evils away”。

白蛇传说中,端午节饮雄黄酒是祛除邪祟的象征。

钟馗作为民间传说中的打鬼驱邪之神,其形象常以面目狰狞、佩戴宝剑的画像呈现。在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常挂起钟馗画像以求镇宅驱邪。“民间传说”可译为“folk stories”。

艾叶和菖蒲是端午节常用的驱蚊草。人们将其挂于门窗之间,以驱除苍蝇、蚊子等害虫。这些害虫在英文中常以insects、flies和fleas来指代。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南方多以肉粽为主,而北方则偏爱红豆或大枣粽子。“粽子”用汉语拼音表达即为“Zongzi”。

在吉林延边的族中,端午节时打糕是必备美食。蘸着白糖和蜂蜜的打糕美味可口,具有嚼劲。“打糕”的英文表达为“glutinous rice cakes”。

煎堆则是福建一带端午节必备的食物。它由面粉、米粉和糖混合后油炸制成,口感酥甜。Jiandui或Fried Cake即表示“煎堆”。

面扇子这一小麦粉制成的扇形面食也在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的端午节中备受欢迎。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的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我们用拼音“Mianshanzi”来指代“面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