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故事幼儿故事 三角龙找妈妈的睡前故事


人类探索恐龙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已察觉到地下埋藏着形态奇特的巨大骨骼化石。当时的人们误认为这些是“巨人的遗骸”。直至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科学界才初步断定这是一种已灭绝的蜥蜴类爬行动物。由此,陆续发现的新类型恐龙及其他古老爬行动物名称均与蜥蜴有关,如“鲸形蜥蜴”、“森林蜥蜴”等。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因其巨大身形和奇特形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恐怖印象。

尽管恐龙化石在地球上沉睡了数千万年,直到19世纪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地球上曾存在过如此奇特的生物。英国医师吉迪昂·曼特尔是首个发现恐龙化石的人,而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则创造了“恐龙”这一名词。

欧文爵士用拉丁文为这些动物命名,其中前缀意为“恐怖的”,后缀意为“蜥蜴”。“恐怖的蜥蜴”成为了这一类具有亲缘关系但形态各异的爬行动物的统称,在被翻译为“恐龙”。

在东方语境中,“龙”这一字特指古希腊语中的蜥蜴家族,包括主龙、暴龙、异齿龙、梁龙、霸王龙、翼龙和三角龙等。这与中文中的“壁虎”中的“虎”字相似,属于转用性质的用法。

对于那些体型庞大的植食性恐龙而言,力量的要求至关重要。它们的腿骨既粗壮又结实,足以支撑它们庞大的身躯。它们进化出了一种精妙的构造,实现了轻量化而又不牺牲力量。

而那些体型较小、行动敏捷的恐龙则展现出了一种现代动物中可见的特点:薄壁长骨。这种骨骼结构像是一根空心的管子,外壁由厚实的骨骼构成,而部分则相对轻盈。例如橡树龙这样的植食性恐龙就拥有这种骨骼结构。可以推测这种骨骼结构是为了减轻体重,从而在逃避天敌时能够获得更快的速度。

总体而言,恐龙的体型十分庞大。以恐龙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种类。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其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大得多,而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更是远超其他地表生物。

虽然大部分恐龙的体型远不及巨型蜥脚类恐龙,但现有证据显示它们的体型在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都有所变化。大多数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几百公斤之间,而现代掠食性哺乳动物的体重则相对较小。根据估计,恐龙的体重大多介于几公吨之间。

从保存完好的骨架来看,最高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也被称为布氏腕龙。它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现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的骨架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计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而最长的恐龙则是27米长的梁龙,它于1907年在怀俄被发现并展示于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