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尊是什么意思 令堂指的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房屋的布局与称呼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房屋面南背北,由堂、室、房三个部分组成。最前面是“堂”,这是一个不开居的公共空间,家族常在此举行仪式或接待宾客。“堂”常建在高台上,台上铺设台阶,为的是防潮与美观。“登堂”意味着必须踏上台阶,方能进入堂内。
在“堂”之后,也就是房屋的北面,正中的建筑叫“室”。而穿过“堂”后进入的“室”,正是房屋内最为核心的部分。“室”两侧则为“房”。由“登堂”而入“室”,展现了主宾关系的深度和重要性。“室”为主人及其家庭的主要生活区域,而两侧的“房”则为家庭成员的居住之地。
因“堂”的高重和其在家族仪式中的重要性,它后来被泛指为房屋的正厅。而家族的家长,尤其是父母常被尊称为“高堂”。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母亲作为主妇常在北面的房间活动,因此用“北堂”来指代母亲。
在古代文献《仪礼·士昏礼》中记载了妇盥洗之事,常常在北堂进行,故北堂也被称为“北洗”。《诗经》中也有诗句提及在北面的背阴处种植萱草。萱草在古时被视为忘忧的象征,游子离家时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台阶下种上几株,以示对母亲的思念与祝福。母亲的居处又被称为“萱堂”。
那么,“令堂”这一称呼正是用来恭敬地称呼对方的母亲。若是对自己的母亲使用此词,恐怕会引来一阵笑声。“北堂”和“萱堂”常被用来指代自己的母亲,而“令堂”则专用于称呼他人的母亲。
在古代诗文中,“椿萱”一词也常出现。如唐代牟融的《送徐浩》一诗中提到的“椿萱”,其中“椿”被古人用来比喻父亲的长寿。为男性长辈祝寿时,常尊称为“椿寿”。而“椿萱”合称便指代了父母双亲。当说及父母均健在时,便称“椿萱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