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的意思 我有我的平仄


春夜之中,岳云鹏与孙越同台献艺,一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引领春晚观众高呼不已,这一经典场面刻入众多观众的心。

当提及古诗词,人们常常不陌生于“格律诗”和其包含的“平仄”等术语。

那么,究竟何为平仄?古代诗人又是如何运用它来谱写诗篇的呢?

—— 平仄解析 ——

平仄,即文字的声调分类。在古代汉语中,字音有四种基本调值:平、上、去、入。以普通话为例,则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我们所熟知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平仄就是依据这些声调对文字进行的分类。无论字音如何变化,只要存在声调,就可以进行平仄的划分。

有些人认为“平仄是古代的东西,现在无需再学”,然而事实上,文字的声调是永恒存在的。平仄不仅存在于古代,也存在于现代,它是一种文字的分类方式,而非仅限于某一历史时期。

以普通话为例,平声指的是一、二声的字,而仄声则是三、四声的字。

以一句“都来学习普通话”为例,其拼音和声调分别为:

dōu lái xué xí pǔ tōng huà

一声 二声 二声 二声 三声 一声 四声

这句的平仄为:

平平平平仄平仄

—— 近体诗的写作秘籍 ——

理解了平仄后,不难发现格律诗的形成原理。格律诗即是按照一定平仄规则写成的诗篇。

以五绝为例,它有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式。以“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为例,其首句平仄要求为“(仄)仄平平仄”。这里的括号表示该字可平可仄。

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进行对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可见诗句与上述的平仄格式相吻合。

有网友疑虑:“如此严格的平仄要求,岂不太难了?”实则不然。熟能生巧,在积累足够多的语感后,便可游刃有余地按照平仄要求进行写作。

在构思诗句时,应将文字与声音的起伏相结合。当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声音平着的字时,接下来应寻找声音向下或向上的字进行搭配。

初学时或许会有些许不习惯,但只要坚持练习,形成足够的语感后便会得心应手。

古人何以出口成章?那是因为诗词是他们日常不可或缺的元素。长年累月的积累和不断实践使他们对平仄格式烂熟于心、文字信手拈来。

这里附上两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优劣之争》及《格律诗写作入门》。

其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优劣之争》一文详细介绍了古诗中“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