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怎么衔接,如何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重要过渡阶段,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认识到“知识为本”、“升学为重”等观念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学校、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使幼小衔接回归到正常的教育轨道。

2021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要避免增加额外的“衔接课程”和过度负担。幼小衔接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我们要将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看作是自然的发展过程,而非翻山越岭。

入学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准备过程应该是全面的,关注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包括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这并不是说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再加上“入学准备”课程,更不需要在校外机构接受专门的训练。我们要检查幼儿园课程中是否存在教育偏倾和缺失的问题,确保为孩子的顺利过渡提供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帮助学生入学适应。这需要强化衔接意识,合理安排内容梯度,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确保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合理性。

对于入学准备和适应的核心工作,我们要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领域都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入学意愿、积极的情绪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保持。这并不是一次两次班会或改变一些物质环境就能解决的,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教师的入学适应意识。

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研及联合教研是解决入学准备和适应的重要措施。要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众多因素,我们需要进行系统思考和各方参与。

在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过程中,我们要禁止一些不当行为,如打乱幼儿园教学秩序、加重儿童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校外培训等。但仅仅禁止并不能实现科学衔接,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儿童,深化课程,提高入学准备意识和入学适应意识。对小学教师来说,要坚持以儿童为本,了解儿童放在第一位,实现以学定教;对幼儿园来说,除了坚持儿童为本外,还要着眼发展,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也是入学准备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切实在与家长沟通上下功夫,引导家长理解、感受和配合入学准备。家长的心理准备是入学准备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为孩子的顺利过渡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