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田一个缶 合肥三个田一个缶街
随着“史上最热”的夏天席卷北半球,现代人纷纷依赖空调与冰饮来降温。在古代,智慧的古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消暑方式。在安徽博物院的众多珍贵文物中,便藏匿着古人消暑的“花式”妙招。
春秋时期的吴王光鉴,于1955年在安徽寿县出土,是该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鉴内铭文记载了其由吴王光下令铸造的背景。此鉴圆腹平底,造型典雅,而其独特的圆形腹部的装饰和内部的尊缶与匜形勺的搭配,在古代竟有类似“冰箱”的功能。
在2023年7月13日,有参观者在安徽博物院亲眼目睹了这一文物。据副研究馆员王育茜介绍,鉴在古代既是重要的水器,也能用来贮藏冰块以冷却酒水。古人巧妙地将窖藏的冰块置于鉴中,创造出一台古时的“冰箱”,这一发现让吴王光鉴成为了现已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冰箱”实例。
不仅如此,古人还有更为精巧的消暑用品。例如,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宋三彩卧女抱鹅瓷枕。此枕以一位侧卧的造型出现,神态优雅,且具有实用功能——在炎炎夏日为使用者带来一丝清凉。李湘文博馆员解释说,瓷枕是宋人夏季消暑的良伴,其纳凉功效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也有所体现。
相较于现代人常用的柔软枕头,宋三彩卧女枕以硬质的瓷制成,却依然能保持使用的舒适度。李湘表示,该瓷枕设计成如意的形状和高15厘米的尺寸,其枕面略带弧度并向后倾斜,不仅外观精美,更有利于人们的睡眠。
若说大户人家才有的“冰箱”和“瓷枕”,那么竹汗衫则是更为贴近民间的避暑神器。竹子内空心,导热系数低,有着冬暖夏凉的特点。安徽博物院藏有四件20世纪50年代在皖南地区征集而来的竹汗衫。副研究馆员吴艳介绍道,竹汗衫由细小的竹丝编织而成,因细如丝故称“竹丝衣”,是古代人们智慧的体现。
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戏曲演员、道士等职业人群,竹汗衫都是他们夏日里不可或缺的衣物。它不仅为人们带来清凉,更是服饰文化研究中珍贵的资料。
这些古代的消暑妙招,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创意,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人生活方式的窗口。在安徽博物院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生活气息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