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明 郭诩所绘《乞巧图》

秦少游的《鹊桥仙》传唱千古,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七夕节的意义不止于此,它还有一个别称——“乞巧节”或“女儿节”。

此节日不仅见证了恋人们的相思之苦和相聚之欢,更是大姐姐、姐们向织女乞巧学艺的仪式感时刻。古时年轻女子对月穿针乞巧的盛况,成为节日中最为看重的活动。

古时的少女们,在七夕之夜,以穿针引线的方式祈愿心灵手巧。如施肩吾的《乞巧词》所述,穿针乞巧是当时的一种习俗。汉彩女在开襟楼穿七孔针的情景,在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记载。女子在月辉下,对月连续穿针引线,以求得巧。

关于乞巧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南朝梁代诗人刘遵的《七夕穿针》诗、唐代权德舆的《七夕》、北宋强至的《七夕》等,都描绘了女子们乞巧的情景。而乞巧不仅仅是向织女学习穿针引线,也涉及纺纱织布的技艺,如萧统的《迢迢牵牛星》所写。

古时候的乞巧活动非常隆重,人们早早预备应节食品,其中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的做法独特,先制糖浆,再与面粉、芝麻拌匀,摊晾后切块,油炸成梭形巧果胚。手巧的女子还会制作成各种小动物或花样。庭院内或闺楼上还会罗列七色果盘,呈现出一片节日的喜庆。

宋朝时七夕习俗更加具体丰富。如苏轼、吴潜等诗人的作品中都描绘了女子乞巧的情景。而各地也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如广东地区的灯火通明、声声卖唱都彰显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那时的女子在金风玉露中、新月下乞巧,祈求手艺、容颜和美好生活。清亮的《乞巧歌》响彻夜空,表达了她们的心声和愿望。

七夕节不仅是爱情的节日,更是女子们展示才艺、祈求美好生活的时刻。通过这些诗词和故事,我们得以窥见古时女子生活的点滴细节和她们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