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输代码改内存 无限扩大手机内存软件
近期,关于内存融合或称内存拓展技术,已成为手机业界的一大热议话题。据各家厂商介绍,通过这项技术,原本有限的手机内存可以得到有效拓展。对于众多重度手机用户而言,内存似乎永远都不够用,而这种技术似乎正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对于这一技术,许多网友心存疑问。毕竟,在厂商的宣传中,这种凭空增加手机内存的技术听起来颇为神奇。那么,这种“内存融合”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是否真的能达到厂商宣传的效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这层面纱。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能会对“内存融合”技术感到陌生,甚至容易将内存、闪存、UFS 3.0、LPDDR5等参数混淆。要了解“内存融合”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基础开始谈起。
“内存融合”技术,虽然听起来很新奇,但其实并不复杂。早在计算机时代,“内存融合”就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我们熟悉的Windows系统上的虚拟内存技术就是其典型代表。
到了移动时代,安卓系统也支持虚拟内存功能。谷歌早在安卓2.2时期就允许用户通过软件自行划分SWAP分区。在安卓4.4时期则出现了zRAM压缩内存技术,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机虚拟内存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为后来的“内存融合”技术奠定了基础。
如今各家厂商的新一代“内存融合”技术与以往的技术有何不同呢?从华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内存闪存融合”和“动态分组压缩”是两大核心特点。这两大特点正是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核心所在。
目前各家厂商所采用的“内存融合”技术大多为zSWAP技术,即将SWAP技术和zRAM技术相结合。这种技术将运行内存中不活跃的代码部分进行压缩后存入闪存中,既不占用原本的内存资源又能减少闪存频繁读写的损耗。这一做法成为目前较为合理的选择。
虽然“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并非没有代价。高频率的读写操作容易对存储空间造成损伤缩短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在使用传统的SWAP技术时需要频繁读写闪存会对其造成较大的负担而zRAM技术虽然可以节省内存空间但需要占用手机CPU进行频繁的解压缩工作从而可能降低手机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那么,“内存融合”技术的实际效果如何呢?根据实际测试的结果来看开启“内存融合”后手机的后台能力确实有所提升但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多开应用后手机不如一开始流畅此外即使应用是热启动的但启动速度仍会明显偏慢这主要是因为闪存的速度不及内存所致。
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内存融合”技术是否能够真正解决低配手机的性能问题仍需进一步观察和实践对于高配手机而言其处理器和内存规格足以支持“内存融合”带来的负担但过多的应用后台同样会导致续航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