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变暗 调不亮 手机屏幕变暗无法调节


在现代手机使用中,手机亮度调节体验可谓是参差不齐。即使到了2020年,自动亮度调节依旧是众多用户头疼的问题。

纵观市面上各大手机品牌的自动亮度表现,大多各有优劣。早期的国产Android手机中,“亮度乱跳”、“亮瞎眼”、“暗瞎眼”等问题时常出现。但与此也有部分品牌的手机在用户中享有良好口碑。

以iPhone为例,其自动光感调节通常被视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无需手动调整亮度,95%的时间内屏幕亮度都相对合适。

Android阵营中的Pixel手机,虽然在某些方面不能与iPhone相媲美,但在自动亮度调节方面也表现出色。除了没有高激发亮度,在大太阳下的可视亮度稍显不足外,Pixel在大多数情况下的亮度调节都能满足用户需求。

并非所有品牌的手机都能做到如此。某些品牌的自动亮度调节算法并不准确,如我所知的一加和锤子品牌。我曾使用过一加 7 Pro,并对其自动亮度调节感到失望。近一年来,尽管我期待其算法有所改善,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以一加 7T Pro为例,当我在使用笔记本时将手机靠近,面对多光源环境,其自动亮度经常调整至过暗,仿佛未察觉到背后的两个光源。

一加品牌的新品发布总会引起期待。最近,一加CEO刘作虎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了新品在色温亮度自动调节方面的改进。除了增加色温传感器外,还将自动亮度的级数从102提升至409,期望使亮度变化过程更加细腻。

尽管硬件基础如传感器数量和放置位置至关重要,但最终的效果仍取决于厂商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大品牌如苹果、三星、华为等在自动亮度方面表现较好。而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凭借其网络和算法技术,也能出优秀的自动亮度算法。

相比之下,一些小而美的品牌在自动亮度调节方面容易出错。这可能是由于算法不成熟或硬件投入不足所致。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有不同的亮度响应曲线。例如,iPhone的亮度调节曲线并非简单线性变化。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会发现所有手机的亮度和实际显示并非完全线。

在数码博主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手机在自动亮度调节方面的差异。如小米10、iPhone 11和Mate30 Pro在测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稳定性。

像Google的Pixel系列手机就引入了机器学习的功能来调节屏幕亮度和色温。Google通过Adaptive Brightness功能根据环境和活动自动调节屏幕亮度;而Ambient EQ功能则能根据环境照明色温自动调整屏幕色温。

总体而言,做好自动亮度调节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复杂过程。它不仅需要灵敏的传感器和合适的硬件设计,还需要精细的软件算法和大量用户习惯的调研。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消息称一加将为其老款手机推送新的自动亮度策略。这无疑为众多一加用户带来了期待和希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厂商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关注,相信未来的手机在自动亮度调节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