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猪皮怎么泡发 炸猪皮怎样泡发


盐城“八大碗”的命名艺术,巧妙地以菜名来区分其等级。这其中包括了“上八碗”、“中八碗”以及“下八碗”,分别以燕窝席、鱼翅席、土膘席等命名。尤其有趣的是,首道上桌的菜品决定了一桌菜肴的称呼,当首道菜为土膘时,则此席称为土膘席。这其中,以“烩土膘”最为著名,其雅称“盐阜一品烩”,亦称“江北头道菜”。盐城人常言:“无膘不成席”,这足以证明其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分量之重。

据《盐城县志》记载,盐城人珍视鱼鳔,并巧妙地用猪皮仿制其形状,将其命名为“土鳔(膘)”。在制作“烩土膘”时,选材至关重要。最佳的选择是来自猪腿部和脊背的皮,经过油炸后,其效果尤为理想。原本肉皮质地粘而有弹性,经过油炸后变得中空,金黄酥脆。烹饪前需将其浸于冷水中,使其自然吸收水分,直至变得绵软。接着将其切成长方形或菱形块状,加入熬制好的骨汤中。经过大火煮沸和小火慢炖,再辅以青菜、肉片、黑木耳、胡萝卜等配菜,共同以骨汤煨炖而成。此菜浓白醇香,令人垂涎欲滴。

在美食背后,隐藏着一段传奇故事。“烩土膘”的来历与元朝末年的盐城张士诚息息相关。当他请来施耐庵这位足智多谋的军师时,便设宴款待。席间的一道肉皮菜让施耐庵大为喜爱,询问名字时,张士诚回答道:“会南阳”。这实际上是他以菜名喻人,将施耐庵比作诸葛亮,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之情。自此,“会南阳”这道菜在盐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最终成为“八大碗”中的“烩土膘”。这道菜不仅美味可口,更承载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