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去糟粕留精华作文素材
古语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言出自一代枭雄曹操之口。
昨日,于社交平台闲逛之际,偶遇一网友因妻子之令需以别样方式表达“酒”字,且不可直言其名。他向网络世界寻求帮助,引得众人思考。
不可否认,我国网民中不乏才华横溢之辈,思维敏捷,文采斐然。看他们如何诠释“酒”的魅力:一者以五谷杂粮为基,借天地阴阳之水,畅饮后心旷神怡,宛如天地间唯我独尊,梦中寻觅人生真谛。还有一位“三叔”分享了他的感受:绵软,稍纵即逝,初时清醒,继而沉醉,醉后欲罢不能,其乐无穷。好事坏事皆因它而生,成事败事皆因它而起。
另有网友以曹操名言为引,大家想必都能领悟其中之义,对其中的“杜康”自然心领神会。
我对于我们文化中关于文字艺术的赞叹不已。哪个的文字能像我们这样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意境呢?对此,我是深深赞同的。
这种精妙的比喻将酒的形态、情感、场景都囊括其中,仅需寥寥数语便能一览无余。
四个字、五个字同样能表达出“酒”的意境。
还有网友提议去寻找那篇高考满分作文《酒》。
出于好奇,我搜索了一下。果然有一篇文章被赞誉为“妙极了”。
追溯到2018年,据说哈尔滨三中的王玲在那年的高写了一篇满分作文,描绘酒的篇章出神入化。她因此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满分的作文:我揣摩着,若是高考生真能写出这样的篇章,背后需要怎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洞察力呢?它又如何能够准确描绘出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酒的依赖?文章提及的刘伶、诗仙、曹孟德、鸿门宴等历史人物和事件都蕴藏着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历史背景。
但惊讶的是,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王玲、哈三中以及那篇2018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都被证实是假的!消息来源的真假让我深感困惑。
那么真正是何人所作呢?
这篇名为《液体之火》的作品实际上出自河南省著名作家刘德亮之手。据说是为某酒厂所写。
为何会有这样的误解呢?或许是因为高考作文总是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很多人都想在这个时候蹭一把“高考”相关的热度。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年多,但我们无法追究考证具体是怎么回事了。
然而这篇关于酒的小作文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来说,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精华部分,将其运用于自己的高考作文中。
最后要说的是,写出有深度的作文关键在于自己思想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思想就需要多读书和思考。
网络上的名言需要谨慎相信。
如同鲁迅所说:“网上大部分的名人名言其实都是编造的。”这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不无道理。
- 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