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加偏旁组词 灰加偏旁组词


早年间的冬日,乡下的气息尤为浓厚。当冬的门槛刚被跨过,北风便如小刀般嗖嗖地吹,吹得小河小沟结上一层薄冰,寒气逼人。乡亲们早已备好了过冬的木柴和火盆、土炉,为的是烤火取暖。

烤火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如挖个火塘,捡拾枯枝败叶、晒干的牛粪驴粪等作为燃料,点燃后红红的暗火暖烘烘的,几个老哥们围坐一起,谈天说地。复杂一些的,则是引火生炉子,既能烤火取暖,又能煮饭做菜,满足多种需求。

在寒冷的日子里,烤火不仅是为了暖身,更是为了静听岁月匆匆的步履,细数流年的斑驳光影。

古代无今日的先进取暖设施,但古人如何取暖呢?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明灭的炉火,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情冷暖。

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常在乡村生活,他用诗歌记录了生火取暖的场景。诗人早早从山涧砍来木柴,力比鹅黄酒的劲道,功如狐白裘的温暖。他不敢过于懒惰,五更天还要起来喂牛。

同样,范成大在冬夜拥着柴火与友人相互酬唱,他们的房间里弥漫着炭火的气息和诗歌的韵味。

其他诗人也用他们的笔触描绘了烤火的场景。白居易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炭火的温暖,如同阳春般的感受;元稹则写到了深秋初次烤火时友人从远道而来的情景;李群玉则在寒冷的冬夜独自围炉而坐,体验着孤独中的温暖。

北宋的御史中丞舒亶与友人围炉品酒时,更品出了另一种。他们围坐在炉火旁欢笑畅饮,享受着难得的欢乐时光。

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抛却功名利禄回到家园的日子。那时,天伦之乐是最美好的。诗人毛莹描绘了两位老叟与孙辈围炉夜话的温馨场景。

而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烤火诗”则看透了生死、洞彻了人生。他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当火萎了的时候,他也准备走了。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何地何时,围炉烤火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它不仅带来了温暖,更带来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