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窅然去 桃花流水窅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秋风清爽,月儿明亮

《秋风词》

(唐)李白著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此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恋之情。相思之情,如同这秋风和秋月,既清又明。而落叶与寒鸦的描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思的情感,就像这个秋天的夜晚一样,既漫长又难以言喻。

这首诗,初名为“三五七言”,后来文人依声填词,称之为“曲子词”。据清代学者赵翼的研究,这样的诗体起源于李白,以“秋风清,秋月明”为开端。至于李白是否是此诗体的创始人,尚有争议,但无论怎样,李白的《秋风词》影响力巨大,被收入《词谱》中。

诗句的表面意义简单,但深层的含义却需要通过修辞和喻说来体会。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蕴丰富的情感和深意。那层深意并不是直接可以理解的,而是需要通过我们的想象和感悟去体会。

太白的《秋风词》,每一个字句都富有蕴藉,引人遐想。那“秋风清,秋月明”,无论是在愉悦还是忧伤的时刻,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古朴而单纯的情感。秋风清新,秋月明亮,也许只是唤起你心中那份温柔的记忆,是那久违的情景,清风和明月正在为你低吟。

对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这两句,其所表现的并不只是眼见耳闻的惊心之景,更是秋夜寂静中的情感体现。那眼见的落叶随风飘散,耳听的寒鸦栖息又惊飞,都象征着某种心情的起伏变化。

而这首词中所写的并非个人的情感,而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情境。可以说这是一首普遍的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到自己。

静夜思人

《秋夜寄丘员外》

(唐)韦应物著

怀君属秋夜,漫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李白的诗中描述了问俗人与碧山的对比,而韦应物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自己的人生底色和出世之情。虽然韦应物身在仕途,但他的心中始终有着隐居生活的背景。这种出世之情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望月怀远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著

庭院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的夜晚,我们常说“八月十五”,而此诗却以“十五夜望月”为题。这个题目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强烈的身体感知和情感体验。无论是地白、树栖鸦、冷露还是桂花香都让人感受到了这个中秋夜晚的宁静和凝重。而“今夜月明人尽望”更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