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们栖息地 地蒲鹅和鹅的区别
身为土生土长的“港姐”,又是渔民的后代,我对水产的喜爱从小就根深蒂固。
蟹
在庙港水产的大比拼中,太湖蟹以其鲜美的味道拔得头筹,如今正是吃蟹的最佳时节。
说到太湖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味的故事。网上曾有老照片记录了上海人曾靠吃大闸蟹度日,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我们渔民的回忆里,吃螃蟹的场景可没现在这么讲究计数。我父亲曾说起过去的日子,渔民地位虽低,但他们对美食的追求却从未改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常以一锅满满的螃蟹大快朵颐,那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旧时上海贫困家庭的生活片段
我小时候,野生螃蟹已不多见,吃螃蟹成了难得的享受。记得外婆和姑妈做的蟹醋酸甜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1984年起,禁渔期的规定促使庙港渔民开始在太湖围网养鱼。20世纪90年代,他们又转向了经济效益更高的螃蟹养殖业。如今的太湖蟹养殖业如火如荼,许多渔民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随着太湖蟹产量的增加和品牌的打响,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螃蟹,都有其独特的吃法。记得我小时候,在船上做的“面拖蟹”让我至今难忘。那炸出来的面衣和蟹壳的酥脆与蟹肉的鲜甜相得益彰。
鱼
对于“鱼”字和我们方言中的“eng”音的巧合,我大儿子给出了有趣的解释。同时也引起了我对方言中“吴”与“鱼”同音的探究,这种语言现象似乎也颇有趣味。
庙港的鱼是当地的骄傲。我们渔民自豪地标榜只吃本地鱼。昂刺鱼是我的“启蒙”鱼,红烧的做法让鱼肉饭里既有营养又不带一根刺。
还有爆鱼、鳝丝面、虾落面……每一道菜都是我们的美味记忆。无论是爆鱼的鲜香,还是鳝丝面的,亦或是虾落面的丰富口感,都让人回味无穷。
尤其是黄酒的搭配,更是增添了餐桌上的。清晨的酒不为买醉,只为与友共饮。
再来说说“鲈鲤鱼炖蛋”,这道菜的味道鲜美至极。那紧汤面条与干挑面的搭配也是恰到好处。至于那小弯螺蛳和小小鱼类所承载的方言俗语更是为我们的美食文化增添了几分韵味。
至于其他如莲蓬、菱角等水生植物的美味也不容错过。小时候听信谣言去挖芦根的经历更是增添了我们对美食的探索乐趣。
如今禁捕退捕后,虽然传统捕捞模式已成往事,但江南的水依然清澈,鱼虾蟹的美味依然不绝。
END
征稿启事
在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感悟。你是否也有藏在心底的故事或者对吴热爱?快来和我们分享吧!我们期待你的文字,无论是生活感悟、人生体会还是乡愁记忆、历史寻觅,我们都欢迎!
来稿请发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