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是什么意思 黍离的寓意和象征


成长在群山环抱的家乡,四周尽是茂密的树木,对于黍子这种粮食作物我起初并不识之。

家中的笤帚却是由这种朴实的粮食——脱粒后的黍子苗儿(穗儿)编制而成,它在我的记忆中陪伴着推碾的劳作,不断扫堆粮食至碾砣下。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供销社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我们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自给自足。许多农户便以黍子苗儿(穗儿)扎制的笤帚换取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黍子,一种生长在北方的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它有着耐旱的特性,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并产出一种名为小杂粮的粮食作物。

由于产量不高,黍子的主要用途除了扎制笤帚外,就是用来制作黍米面蒸的“黏黏糕”。

记忆中,家中的碾子上常用来碾磨粮食,我和弟弟妹妹曾多次使用那由黍子苗儿制成的笤帚清扫碾盘。

当玉米被碾磨成细屑后,煮成的玉米糊涂(粥)中弥漫着石头、太阳以及黍子苗儿的独特气息,那味道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如今,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细玉米面和玉米颗粒供我们选择,但无论如何调制,都无法比拟自己碾制的玉米面糊涂(粥)的独特风味。

这些年过去,农村的亲朋好友已经不再亲自碾制这样的粮食,但地瓜干的独特烹饪方式仍在我们家延续。

我们清洗地瓜干后,经过碾磨和烧煮的过程,最终得到的地瓜饭依然美味可口。

在碾制过程中,若有粮食溢出碾砣范围,就需要用这黍子苗儿笤帚不断清扫。这笤帚的穗儿呈九十度下垂,使得笤帚细软耐用且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尽管我较晚才见识到“黏黏糕”,但它的魅力却让我深深着迷。黍子成熟后的籽粒称为黍谷,其外壳黑褐色且油光顺滑。而黍米则是黍谷去壳后的产物,呈现出金的色泽。

古代的诗词中常提及黍子,如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黍子在当时是款待宾客的美味主食。

大黄米经过研磨成黍子面后,可制作成“黏黏糕”。这种食品凉透后变得坚硬,切片后用油、盐、葱花等煎炒,味道鲜美异常。

在传统习俗中,黍子因其历史悠久而被赋予了“礼”的含义以及家国的意义。它不仅是百姓祭神的物品,更是新婚仪式中祝福新人和谐美满、步步升高的象征。

从《诗经》到明代,无数诗篇中都有对黍子的描绘。这表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黍子一直是华夏的重要食物之一。

尽管后来“黍、高粱、小米”的种植逐渐减少,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粮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开发,“黏黏糕”等传统美食再次受到了重视。

对于我而言,即便童年未曾见识过黍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我对这种粮食作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每当回想起那碧绿的茎叶、油光黑褐的黍谷粒以及那诱人的“黏黏糕”香气时,都让我陶醉在传统的粮食文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