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 庐山草堂记翻译及注释
唐代:白乐天
匡庐奇景,独领,名列天下山峦之首。在山北,有座高耸的香炉峰,而在其北,坐落着古朴的遗爱寺,两处景物间皆有佳境,更胜一筹,堪比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瞥之下,便心生喜爱,如远行游子归乡路,难以割舍。他面对香炉峰与遗爱寺,创建了这座草堂。
经过一年的等待,草堂终于落成。草堂简洁而不失雅致,虽然不富丽堂皇,却尽显心手相承的巧妙。从北门而入,感受凉风拂面之宜人;抬眼望屋顶,日光悠然如流水而至。建筑材料之选用皆随心意、随财力。无需金碧辉煌的华丽装饰,唯有平凡之中的静美才是此处之道。漫步台阶间,深感岁月静好;俯瞰石砌之景,恍如画卷。
白乐天成为这草堂的主人后,他仰观山色、俯听泉声、旁睨竹树云石。从日出到日落,美景不断,目不暇接。被美景所诱,内心随之宁静;环境适宜,心情愈发平和。只需住上一夜,身心即得安宁;住上两夜后心生恬静之感;连续三个夜晚后物我两忘,身心无牵无挂。自问其中缘由,回答是:此境之地前有平坦之地、后有幽静之所、台有方形之池、中有美景之观。又因邻近石涧、环池生白莲白鱼。若用此处泉水泡茶烹制珍品美味施与大家同享落成庆典则是真正的诗意栖居之处!
四周围的一切皆触目可观之处: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无论阴晴显晦、晨昏含吐皆成佳景。而白乐天深知此中真意自问其故答曰:凡此间之景皆至致知之因触物而感怀因物而至也!至于丰简相宜之道从孩提至老者不论住白屋或朱门只要能保持心情平静适意就足够了不是吗?况且自古至今智者之心中都早已深藏此等风景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寄托了!
回顾过往无论起起落落如何变迁始终能于清泉白石之间觅得宁静。心无杂念何愁难达所愿?白乐天深知自己虽被所缚但内心早已向往于此地山水之间愿终老于此地以完成平生之志!
当时三月二十七日白乐天刚搬入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同友人元集虚等人在此设斋施茶以庆新居落成同时撰写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注释解释:
1. 匡庐:江西庐山的别称;
2. 甲:排名第一;
3. 介:指处在这两者之间;
4. 面峰腋寺:意为面对山峰在旁边;
5. 明年:次年;
6. 牖(yǒu):指窗户;
7. 广袤:土地的长短宽窄,此指面积大小和范围限制;
8. 敞南甍(méng):指高大的南屋脊;
9. 徂暑:盛夏时节;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九日之后前两年因白居易急请追捕凶手为好友报仇触怒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庐山草堂记》正是在这种心境之下诞生的他对新居环境的描写正反映了他在逆境中追求清净心境的态度也表现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独特理解和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他对于友人被害一事的深刻思考与悲愤之情......其内心情感复杂丰富跃然纸上矣!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