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还是粘人 黏人和粘人哪个正确
宝贝的依赖,让妈妈们心中涌动着温暖与无奈的交织。这种依赖是情感上的紧密连接,宝宝把妈妈看作是他的全世界!过于依赖的宝宝也会给宝妈带来甜蜜的负担,特别是在身心疲惫时,宝妈多么渴望能有一小会儿个人的空间,回忆一下生娃前的自由与洒脱。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特别依赖妈妈的时期。首个依赖高峰期出现在九个月左右,宝宝开始认识到事物的恒定性,当妈妈消失在自己眼前时,会以哭闹来吸引妈妈回来陪伴。第二个依赖高峰期出现于一岁半左右,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萌发自主意识,虽渴望独立,但常因能力不足而情绪不稳定,易产生焦虑。这个时期的宝宝依赖程度达到顶峰。第三个依赖时期是刚入幼儿园的阶段,因环境陌生和照料人的变化,宝宝十分思念妈妈,排斥上幼儿园。
依恋研究专家玛丽美茵的研究发现,儿童的依恋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
此类孩子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分离时会哭或不哭,但他们更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他们性格较为平静和自信,更容易信赖他人。这样的孩子通常能感受到父母及时且敏感的回应,让他们知道在需要时有人会出现,内心坚信事情会往好的方面发展。
(2)非安全型依恋中的焦虑型
这种依恋模式的孩子因父母回应方式的不稳定而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被抛弃的恐惧中。他们胆小、易怒,时刻担心被抛弃,对世界充满敌意。
(3)回避型依恋
这类孩子对抚养者及陌生人的态度相似,不关心抚养者是否在身边。当被抱时,他们常表现出拒绝的态度。这类孩子因从小感受不到足够的爱和关怀,练就了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倾向于独立。
为了帮助宝宝形成积极的依恋模式,宝妈们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给予足够的关爱与安全
1岁内的宝宝需求被及时满足和积极回应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不要被“不哭才抱、哭就不抱”的育儿观念误导,这种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强化安全感,克服分离焦虑
亲子间的亲密感如同银行存款,通过日常的爱的表达和肢体接触来强化。拥抱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更有安全感和能力去克服分离时的伤感和恐惧。
三、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尊重宝宝独立的意识,支持其探索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这不仅可以减少宝宝的黏人现象,还能增强其独立的意识和行为。
四、分离时的技巧
离别时需提前告知并信守承诺,管理好情绪并制造仪式感。不要偷偷离开,以免加重宝宝的分离焦虑。
五、高质量的陪伴
当宝宝黏你时,放下手头的事务,全心全意地陪伴他。这样的高质量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到注和重视,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更强的安全感。
六、稳定的依恋对象
孩子的依恋对象多为日常接触最多的照料人,因此应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开时间。有条件的妈妈最好每天都能见到和陪伴孩子。
爱因子持续为您更新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让我们的育儿之路充满科学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