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家的败落 阿长的详细来历和家庭背景
谈及起始,不禁让人深思几许。
昔日,某卫视的户外真人秀节目中,一众明星嘉宾光鲜亮丽,却在镜头前展现出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其中,一位流量明星竟将“闰土”误读为“闺土”,这等误读,实属令人瞠目结舌。
老覃欲言,但凡读过小学的孩子,皆知小学课本中有一篇题为《少年闰土》的课文。这位明星,莫非未曾读过小学?抑或是忘了小学所学?
事实上,《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纪实性散文《故乡》,而这篇散文也被原汁原味地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可见“闰土”之名,在教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这样讲,“闰土”这个名字,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老覃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将鲁迅的文章从语文课本中剔除的问题。文中,老覃明确表示,鲁迅是文学大师,其作品无论是文学性、思想性、社会性都是巅峰级别的。语文课本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鉴赏能力,对于鲁迅这样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性的文章,应当予以保留。
鲁迅笔下的阿长和闰土等人物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便让人永记于心。这得益于鲁迅的文笔如神,文学的魅力又太伟大了。
说起阿长和闰土,他们都是有生活原型的。老覃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过,阿长即是每年到鲁迅家打短工的农民章庆福的妻子,名叫阮太君;而闰土就是章庆福和阮太君的儿子章闰水。
阿长与闰土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对母子,但在鲁迅的《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中,并未透露任何相关信息。
阿长与闰土母子与鲁迅结缘,得从章庆福说起。老覃曾写过,章福庆是距绍兴30公里的杜浦村的农民,家境仅六亩薄沙地,生活艰难。为了生计,他练就了一手精妙的竹工。
鲁迅的祖父介孚公曾是翰林出身,家世显赫。在周家最鼎盛时期,周家的水田多达四、五十亩。每年收租得到的谷子堆积如山。为了晒这些谷子,周家每年都会请人来翻修和编一些新的竹匾。
章福庆因竹工活做得好、名气大、干活踏实被周家看中。他与鲁迅的交集便由此开始。
虽然章庆福家里的日子很苦,但他每次到周家打短工都会带来一些瓜果。他的老实本分和善良豁达赢得了周家的认可和喜爱。
周家的长辈还对他多了一份信任——每年收租时都交由他负责通知农户。而周、章两家的亲密关系因鲁迅与闰土的相遇达到了。
在鲁迅幼年时期,一次新年,因母亲需要一名奶娘,于是阮太君被请到周家担任了鲁迅的乳娘。章庆福带着儿子章闰水来周家帮忙时,也带来了祭品、祭器等物品。那时,鲁迅还与心中的英雄偶像——闰土有过一段难忘的相处时光。
随着岁月的流逝,周家逐渐衰败。但章庆福父子及阮太君仍一如既往地到周家帮忙、串门。鲁迅后来离开了故乡去外地求学,但他对家乡和亲人始终怀有深深的思念。
再谈到1919年时鲁迅搬家的经历。他在搬家中将家里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送给了闰土父子。由此可知他内心对闰土一家是有着深厚的感情。
除了以上所讲的感情故事外,“闰土”和“他的孩子”也都有着各自不同但又都令人动容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更是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