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
颜渊深深感叹道:“仰望其高远,钻研其深邃。初觉其近在眼前,顷刻又似远在天边。夫子以循序渐进之法,善诱众人,以文博我,以礼约我,使人欲止而不能。我竭尽所能,却似有一座峻岭矗立在前,虽欲追随,却觉无从入手。”
译文:
颜渊感慨地说:“夫子的智慧与道德,愈加仰视愈显崇高;深入探究愈发感到艰深。起初以为他在前方向我招手,忽然间又感觉他仿佛消失于无形。老师善于用有条不紊的方式引导我们,用各类知识丰富我们的见识,用礼仪规范我们的行为,使我们都无法停止学习。我已竭尽全力去追寻,但他的境界仍然高耸于前,虽想效仿,却觉无路可循。”
解析:
本章主要描绘了颜渊对孔子的深刻认识与体会,重点突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在颜渊眼中,孔子不仅拥有伟岸的人格和广博的学识,更具备一种有步骤、善诱导的教育智慧。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性本源的激发与引导。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表明了教育的稳重与有条理,而“善诱人”则突显了孔子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力的教育艺术。
教育之真谛在于有序、有法地引导,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中庸》开篇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之谓教”,在孔子教育中得到了完现。
“天命之谓性”指的是人的天赋特质,“率性之谓道”强调了引导发展的正确方法,“之谓教”则是指通过有序的方法引导人们按照天赋特质发展。
那么,孔子的教育方法究竟是什么呢?颜渊给出了答案:“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种方法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行为的规范并行。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阐释了这一教育理念:“博我以文,致力于知识的探求;约我以礼,注重于行为的规范。圣人的教育,无非这两方面而已。”
简单来说,这种教育涉及了认知与行为的双重训练,即理性的“知”与非理性的“行”的统一。
概括地说,这就是王守仁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教育不仅是对外界的认知过程,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构建与修正。
“格物致知”是探究事物本质,获得真实知识的过程,“诚意正心”则是通过真实信息构建正确心灵世界的方法。
“知行合一”描述的是主观心灵世界与客观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鉴于心灵世界有时会滞后或出错,“克己复礼”则是不断修正内心世界,使其与外部世界保持和谐的过程。
教育的真谛在于通过广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真实世界,同时通过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实践与修正。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因此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当教育方法契合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无法停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