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鲳鱼多少钱一斤 红鲳鱼为什么叫垃圾鱼


有一种特殊的鱼,它的兴衰史堪称人间传奇,如今曾经在南方受到热捧的美食逐渐受到冷落。这是怎样一种神秘的鱼类?曾经的南餐桌上的焦点,红鲳鱼为何变得鲜有人问津,竟被称为垃圾鱼了吗?

在2022年1月5日,柳州市某公园的景观水池中,工作人员意外捕获了一条长相凶猛的怪鱼,其外貌与食人鱼颇为相似。经过专业比对,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外来物种——红鲳鱼。它之所以被误放生为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源于人们的无知。

幸好发现及时,地点局限,工作人员能够轻松捕捞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否则,如果像汝州的鳄雀鳝那样难以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红鲳鱼在南方一度风靡市场,甚至让罗非鱼和四大家鱼都黯然失色。红烧是它最受欢迎的烹饪方式。而它的价格亲民,通常市场售价仅为每斤六元左右。

那么,为何这样一种美味的鱼类会被冠以“垃圾鱼”之名呢?

这背后涉及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有传言称红鲳鱼的养殖场会建造厕所于鱼塘之上,直接用物作为其食物来源。这种做法渐渐成为了养殖红鲳鱼的潜规则。一旦与污秽挂钩,要澄清就变得异常困难。更离谱的是,甚至有传言称养殖者会喂食给红鲳鱼。这一消息的传播使得消费者对红鲳鱼望而却步。

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红鲳鱼与埃及塘虱、清道夫等鱼类一同视为“垃圾鱼”。这种观念的普及,让原本清白的鲶鱼也受到了污名化。红鲳鱼的生存能力确实强劲,从1982年引进至1985年广东试养,即使是从热带转移到温带生活,它也能迅速适应。

红鲳鱼的凶猛不仅表现在其强大的生存能力上,更体现在其对本土鱼类的威胁上。其强大的咬合力和与食人鱼相似的牙齿使其在水下几乎无敌。这也使得它的“垃圾鱼”称号更加深入人心。渐渐地,红鲳鱼的身影从广东的鱼档中淡出。

那么,为鲳鱼不再成为广东餐桌上的常客了呢?

除了上述的传言外,更重要的是红鲳鱼的口感逐渐被认为不好了。这种鱼类什么都吃,无论水质如何都能生长。对于广东这样对食物品质有着极高要求的地区来说,这样的肉质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当年红鲳鱼刚进入市场时,因其新鲜感而受到欢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其肉质腥且柴,并不适合广东人的口味。购买的人越来越少。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当需求不再时,养殖红鲳鱼的产业也自然减少了。

如今,随着清江鱼、鲈鱼、巴沙鱼等竞争对手的出现,红鲳鱼逐渐被挤出市场。尽管如此,它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依然强大,对本土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它经常成为钓友们的“咬钩货”,久而久之让钓友们感到不悦。

或许红鲳鱼也会感叹:“当年辛劳请我来,如今新欢已出现。野外无人再青睐,却成入侵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