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修补办法 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
伴随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已逐渐站稳主导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作用,混凝土结构不可回避地存在裂缝问题。这些裂缝不仅削弱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更是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荷载引起的裂缝
早期震动、构件堆放不当、运输过程中的不当措施、吊装时位置不准确、施工超载以及张拉应力值过大等,都可能诱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各种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中,尤为常见的是在使用荷载下的不同程度裂缝。这些裂缝既是的标志,也是结构安全的重要警示。横向短裂缝通常沿受力方向延伸,若不加以控制,随着裂缝的拓展,可能造成结构构件乃至整个建筑的。
以梁底横向裂缝为例,此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妥善处理。
二、地基基础变形导致的裂缝
地基基础变形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主要源于房屋建于土质差异大或软弱土质上、建筑物基础深浅不均等情形。当房屋相邻部分荷重、结构刚度差异大,或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长时,都可能导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这种地基变形的应力较大,往往产生贯穿性的裂缝,对建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如墙体出现斜向45度裂缝,这便是地基基础变形所导致的后果。
上述两种类型的裂缝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检测,并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处理。
三、施工质量引发的裂缝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尽管如此,由于温度变化、施工材料质量及施工工艺等问题引发的裂缝仍时有发生。
以楼板面层裂缝为例,经过现场查勘发现,楼板表面出现严重开裂,而板底并未发现开裂。进一步对裂缝处取芯分析,发现楼面结构层与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厚度相近,裂缝延伸至二者交界处。尽管结构层未现开裂,但面层因未采取防裂措施,在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作用下,细石混凝土面层发生了开裂。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款,对于保护层较厚的情况(如粗钢筋配置、框架顶层端节点弯弧钢筋外的区域等),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和剥落。此项目中显然缺少了有效的构造措施,导致了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开裂。
此类裂缝虽不直接影响主体结构安全,但在建筑的使用及观感上仍会带来不便。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构造要求,尽量避免此类裂缝的产生。
针对裂缝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用的便是裂缝注浆加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