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一封信 写给抑郁儿子一封信
一名高二学生,曾经因抑郁症而休学、服。在人们以为他正逐渐康复时,他却依然在内心深处饱受折磨——"我内心矛盾重重,喜欢看周围的人快乐,却又不知道如何做到。我整天待在家里,仿佛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宅人,家人似乎也不再喜欢我,我时常感到失落,无论发生什么……"
图说:一封手写的信件传递着心灵的呼唤。采访对象供图
这名学生将内心的苦闷化作几页信纸,寄给了仅在网络上有所交流的心理老师。令人惊喜的是,心理咨询师华的手写回信很快便送到了他的手中。华是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也是12355上海青春在线公共服务中心的咨询师。
过度的“懂事”让他忽视了自己
尽管阻隔了学校的入学通道,但从2月底开始,华与她的12355心理咨询师团队仍通过网络和电话接听青少年的心理热线。她坦言,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表达出“看不到希望”、“生活得很累”的孩子仍有数人。
华认为,这些孩子内在的性格特质在这一特殊环境下可能被触发。这些孩子通常都非常懂事,非常在意周围人的感受。例如,他们在咨询过程中常常会问:“老师,我说的话会不会影响你的心情?”
华决定以写信的方式给予这名痛苦中的高二学生以支持。“看到你经历挫折后仍勇敢留级并返回学校读书,展现了极大的勇气。” “你坦诚地展现自我反思,揭开最深的伤口,让我看到了你的勇气和善良。”在信中,她帮助这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激发他的自我力量感。
华也提到,家庭的支持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她表示,许多家长在孩子表达情绪问题时,往往用评价和指责来回应,而非倾听和理解。她建议家长们要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求,不要总是评判孩子的观点,而是要成为他们的倾听者。
倾听胜过评价,陪伴孩子度过青春
华进一步指出,亲子关系中缺乏支持是青少年产生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们应该学会倾听而非评价。她建议家长们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活动,如运动,这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还能让身体产生多巴胺,带来快乐。她提醒家长们要注意,青春期的孩子不宜过度依赖食物来排解压力,这可能引发与饮食相关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