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应的不同读音造句 首尾呼应和照应开头有什么区别


“莫愁家长智慧课堂”新一期开讲——探索《枫桥夜泊》的写作魅力

本期课堂,我们将一同走进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赏析这首诗的学习如何运用“照应”这一描写手法。

《枫桥夜泊》赏析

唐代的夜晚,张继笔下的江边景致跃然纸上:月儿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愁思正浓。这便是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送至客船。

诗人张继简介

张继,约生于公元715年,约卒于公元779年,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河南境内)人。他不仅诗作有名,品格也受人敬重。其诗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具影响。

诗歌背景及注释

《枫桥夜泊》一诗中提到的“枫桥”,位于今苏州市阊门外。诗中提及的“姑苏”即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而“寒山寺”则位于苏州市枫桥镇,是南朝时期所建的古寺。夜半的钟声,是当时僧寺的夜间习俗,也被称为“无常钟”。

古诗今译解读

在月落之时,乌鸦的啼叫伴随着寒霜的朦胧映入眼帘,江村桥与枫桥边的渔火点点,只有我独自对愁而眠。远望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的钟声传至我乘坐的客船之中。这其中的照应之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

写作技巧探讨——照应手法

在文章中,“照应”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它体现在文章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呼应。通过照应,作品的结构更加缜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照应的方法包括题文照应、首尾照应以及随时照应等。

题文照应:指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呼应,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

首尾照应:使文章在结尾时与开头形成呼应,给人以整体感。

随时照应:在文章中多次呼应,强调主题思想,突出中心线索。

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参考,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技巧,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明。

主讲嘉宾介绍——王霞

王霞老师是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也是散文学会和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她曾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市区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研课题成果奖。

本周及往期课程预告回顾

本周课程安排:2月26日(周三)至3月1日(周日),我们将分别带来游记写作指导、跟着古诗学写作——构思及解读《简爱》等课程内容。

莫愁家长智慧课堂往期内容涵盖亲子关系、心理调适等方面,家长可点击查看往期回顾。

特殊时期亲子课堂内容更是围绕背景下的亲子关系及孩子心理建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