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板 泡沫铝板生产厂家


济南地铁的里程碑时刻

2019年的曙光初现,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通车,为这座泉城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济南迈入了地铁时代,更是全球轨道交通建设的一次盛大献礼。

引领世界的泉城地铁

济南,因泉水而名扬四海,其地下丰富的泉脉也为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奇迹。全球首条穿越泉域的地铁——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在复杂的工况下,成功实现了“零沉降”的壮举。

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创新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为应对途经济西富水溶洞群的复杂地质条件,中铁十四局项目团队首创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液氮垂直冻结和注浆加固等施工工艺,并成功解决了地下水及流砂隔离的技术难题。这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确保了地铁施工的安全与稳定。

高强度灰岩的挑战与应对

穿越长达1600米的高强度富水风化灰岩溶洞群,灰岩强度之高,堪比房建混凝土强度的四倍。面对如此挑战,施工团队多次更换刀头,采用衡盾泥带压换刀施工,甚至请来退役潜艇兵协助换刀头工作,展现了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合。

地下水的智慧管理

济南的地质条件特殊,R1线途经的济西富水溶洞群储存量超百亿吨。为有效管理地下水,中铁十四局项目部设计了抽灌一体化装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80%以上得以回灌,这一举措在保护环境的也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京沪高铁下的“零沉降”奇迹

穿越京沪高铁的施工,是整个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在时速350公里的运营高铁下成功实现“零沉降”,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精准计算与现场的精细操作。沉降控制严格在0.3毫米以内,这比一张A4纸还要薄,展现了我国在复杂工况下的高铁施工技术。

清水混凝土车站的骄傲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更是全国首条清水混凝土干线。其高架段车站采用岛式设计,且外侧梁、柱向外倾斜10度,这不仅展示了济南地铁的建设工艺之精湛,更是对传统建筑美学的一次革新。项目团队通过98次混凝土配比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最终实现了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的效果。

建筑艺术的延伸——最长雨棚的诞生

在高架段与地下隧道连接处,建设了长达355米的山东省内最长雨棚。这一雨棚不仅考虑了自然采光与建筑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更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成为城市中的一道新风景线。

跨双层交通的巧妙施工

在紫薇路站至赵营站区间段施工中,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部面对双层交通施工的挑战,采用了全封闭挂篮施工法。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地面道路和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

U型梁吊装的创新突破

面对高达200吨的U型梁吊装任务,施工团队创新采用了大型门式起重机吊装技术。通过精准的操作与平衡梁的设计,实现了U型梁的安全精准吊装,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