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在哪里 白帝城托孤
近日,探访了位于奉节的白帝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山上矗立的白帝庙。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庙内悬挂的“托孤堂”牌匾,其背后雕刻着刘备托孤给诸葛亮的情景,生动再现了历史瞬间。
对于白帝庙的地理位置,我曾心存疑虑。此山孤峰兀立,出入不便,又紧邻险峻的瞿塘峡夔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帝王刘备为何会选择此为他的住所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此地地形陡峭,转移与救援皆感困难。昔日战马亦难攀登山巅,难道昔日他只能依赖滑竿艰难抬升?
白帝城坐落的白帝山、周边的夔门与瞿塘峡,皆有其独特的地理风貌。而那通向白帝庙的365级台阶更是崎岖蜿蜒。从古至今,无论正门、侧门或任何角度欣赏白帝庙与“托孤堂”的牌匾,无不令人感叹历史的厚重。
群雕中呈现的托孤场景为当代雕塑家之杰作。查阅史书资料,《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均述及刘备于当地永安宫辞世。在白帝城里却鲜有永安宫的记载。资料显示,永安宫很可能位于奉节老县城或其郊外。经后世挖掘出的石碑证实,史学界普遍认为永安宫位于奉节师范学校原址处,如今已沉没于三峡大坝蓄水后的江水之中。
由此可见,如今游客在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内所见的托孤堂,并非历史中刘备托孤及辞世的原址。行至永安宫遗址前(虽已淹没),可想象其昔日的辉煌。如今之计,奉节师范学校原址上的复建工作虽能略表后人的怀念之情,但已非历史的真实见证。
那么,何以众人皆以为刘备托孤之地即为现今的白帝城景区呢?《三国志》中确有陈寿一句“孙权闻先主住白帝”之记载。《三国演义》中亦描述了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征吴国、败退至白帝城的情节。这些记载使得人们误以为刘备确实居住于白帝城内,而将永安宫与白帝城混为一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那么为何陈寿在书中既言刘备居于白帝城又言其死于永安宫呢?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或许是陈寿也误将两地视为同一地,或因写作时未深入考证所致。亦或许他提及的“白帝城”是广义指代鱼复县城(后改永安县、奉节县),并非特指白帝山上的小白帝城。而今日后人理解中已将此概念具象化为了卖100元门票的景点——白帝城景区。
瞻观托孤堂的外景雕塑及群像后人不免有些唏嘘,却难以找到真正的历史遗址来凭吊古人之风华。由于它已沉入江底深处,今人唯有于心灵深处寻觅那一份历史的沉淀。虽无法找到历史遗迹的真实面貌但可参观现有替代场所:其一为现今的白帝城托孤堂;其二则是在奉节县宝塔坪镇夔州博物馆附近的复建永安宫。这些地方均采用自奉节师范学校永安宫原址搬迁而来的建筑材料进行复建,虽然已非千年前的原始材料但仍作为后代人对先人记忆的一种延展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