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为哪两类 生物体和生物的区别


在浙高考战场上,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出现在了2024年的招生季:即便是有着优良教学声望的浙江师范大学,其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竟以低至495分的录取分数线勉强招满。这一情况与往年大相径庭,以往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要达到550分以上。

对此现象,社会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观点认为,这与选考科目的设置紧密相关。该年度的生物科学专业在选考时,要求学生必须选择物理和化学。一般而言,那些倾向于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学生并不会轻易考虑选择生物专业,而更偏向于如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甚至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

究竟为何如此?实际上这背后牵涉到就业问题。曾经,生物、化学、材料等专业被寄予厚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环境等专业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而生物类专业却似乎陷入了困境。在当前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生物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虽然21世纪被广泛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但当前的现实却是生物类专业仿佛掉入了所谓的“天坑”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与生物相关的专业往往上游有缺口而下游产业不足。比如基因工程、制工程和研制等领域,没有高学历或名校背景的求职者往往难以立足。与这些产业相配套的下游产业也相对匮乏,除了销售岗位外,其他相关产业寥寥无几。

相较之下,机械和计算机等专业则更为热门,即使是非名校的毕业生也容易找到相关的工作机会。生物类专业的冷遇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不理想的就业情况也波及到了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选考。由于大学的专业选择并不一定依赖于高中时的选考科目,许多学生逐渐放弃了生物这一学科。特别是在浙江省的高考数据中显示:2026年高考选考生物的学生比例已经下降至20%,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医学和生物类专业在招生时并不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生物?这种做法似乎加剧了学生远离生物学科的倾向。生物学科的难度也相对较高,这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数量的减少。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当选择生物科目的学生越来越少时,他们可能会形成一种观念:既然在高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生物学科,那么在大学里也没有必要选择生物类专业了。这样不仅会导致相关专业的生源质量下滑,还会对整个学科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