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燃烧基础知识模块

燃烧,即物质与氧化剂发生的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火焰、发光以及(或)烟气的现象。

能燃烧的物质并不一定能够被完全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也并不都具备燃烧能力。

“燃烧三要素”通常指的是、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燃烧现象,我们引入“链式反应”的概念,从而形成“燃烧四面体”的概念。

按其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和无机。

而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与结合并支持燃烧的物质被称为助燃物(也称为氧化剂),而空气中的氧气大约占21%。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

(1)存在和助燃物(氧化剂),并由引火源(点火源)触发。

(2)在一定的条件下,的浓度、氧气含量以及点火能量相互作用,才能充分燃烧。

燃烧的分类包括:闪燃、着火和。

当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并遇到火源时,出现的即刻熄灭的燃烧现象被称作闪燃。这是可燃液体着火的先兆,从消防角度看,它是危险的警告。

闪点指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汽油的闪点远低于煤油的闪点,意味着其危险性更高。

,按其产生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化学以及核。

的危险性与其上下限值范围有关,尤其是当下限较低且上限较高时。低闪点液体的下限也暗示了更高的危险性。

烟气的危害性多种多样,包括性、窒息性、减光性、高温性、性以及恐怖性。

烟羽流根据火焰及烟的流动情形,可以划分为轴对称型、阳台溢出型以及窗口型等。

火风压是指火灾发生时,由于温度上升和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产生的压力。

烟囱效应指的是在相对封闭的竖向空间内,烟气和热气流因气流对流而向上流动的现象。

火焰结构包含焰心、内焰和外焰。

当燃烧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时,就称为火灾。

火灾具有人员伤亡、物质财富毁坏、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谐影响的危害性。

火灾分类可基于类型或损失程度进行。

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常分为四个阶段:初起阶段(最佳灭火时机)、成长发展阶段、猛烈燃烧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

轰燃标志着室内火灾从成长发展阶段进入更严重的阶段。

通常认为室内平均温度降至最高值的80%以下时,火灾进入衰减熄灭阶段。

回燃现象是在通风不良且缺氧条件下出现的突然、快速燃烧现象。

火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可燃构件的直接燃烧、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方式实现的。

采用七氟丙烷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进行灭火是利用了化学抑制原理,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并中断其链式反应。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