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蒸汽机 最简单的蒸汽机原理图
蒸汽动力系统概述
蒸汽动力装置,是以蒸汽作为工作介质的“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即燃料在发动机外的锅炉中燃烧,使锅炉内的水受热产生蒸汽,进而推动往复式工作。它也被称为外燃式发动机。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该系统主要分为往复式蒸汽机和回转式汽轮机两大类。
蒸汽动力系统主要由制汽锅炉和做功本体部分构成。制汽锅炉负责将水加热至蒸汽,而做功本体部分则利用这些蒸汽产生动力。
做功本体部分(即动力单元)包括汽缸、底座、、曲柄连杆机构等关键组件。新蒸汽从锅炉中产生后,通过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再由滑阀控制交替进入汽缸的两侧,推动运动。
除了上述两大核心组件外,系统还可能包含其他辅助设备,如冷凝器、锅炉给水泵、燃煤输送装置等。
冷凝器的功能与演变
在蒸汽动力系统的早期阶段,冷凝器主要用于通过冷凝蒸汽产生真空,帮助实现“回复”的往复运动。这一阶段的冷凝器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时,冷凝器的功能主要是与后来的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凝器有明显区别。虽然名为“冷凝器”,但当时并没有冷却蒸汽发动机的目的。蒸汽温度较低,金属部件可承受其温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双动的使用使得的“回复”运动可以依靠蒸汽推动实现,不再依赖冷凝器。冷凝器的必要性逐渐降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配置方案。
第一种方案中,冷凝器仍被使用。冷凝器的主要功能是冷却液化“蒸汽”为水,并使水回到锅炉的给水泵前,实现水的再循环。这种方案效率较高,特别适用于淡水稀缺的场合。
另一种方案则是不再使用冷凝器。“蒸汽”推动做功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种方案的效率较低,但适用于水源充足的地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蒸汽动力系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功率和效率的提升上。而功率的提升则主要依赖于蒸汽参数的优化(即锅炉制汽的温度、压力和制汽量的提升)。锅炉作为蒸汽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发展也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总体而言,蒸汽动力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主要差异在于制汽的锅炉设计而非气缸本身。后续的文章将详细探讨蒸汽锅炉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