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幼儿版


端午节,华夏大地上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用以纪念古代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

这一传统源于对屈原高洁情怀的追怀,已在流传了超过两千年,遍及华夏各地,人们广为熟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弥漫着粽子的香气。这不仅仅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长们可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让他们对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理解。

端午节的由来,不仅仅与屈原有关。比如,在江浙地区,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即迎接伍子胥的故事。还有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设的节日。

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之一,这是因为“闰月”的原因导致的天文现象。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富有意义的习俗。例如,人们会佩戴香囊,以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辟秽”功能的中材,如丁香、白芷等,既能提神醒脑,也有通九窍、防瘟病的作用。

人们还会在端午节采摘和悬挂艾草,相信它可以驱散妖魔,保卫家族。饮雄黄酒也是这一节日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些习俗中蕴古人对平安的追求和养生的智慧。

端午节期间,古人的诗词也纷纷相和。如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等人,他们的诗词中无不流露出对端午节的深深情怀和对屈原的缅怀。

端午节的背后,是人们对圣贤的缅怀、对健康的追求、对疾病的防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