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其父的宾客是什么意思


在渤海郡,有一位名叫鲍宣的男子,其妻为桓氏之女,字少君。昔日,鲍宣曾随少君之父研习学问。因其品行清苦,令少君之父深感惊奇,遂将少君嫁予他,且嫁妆丰厚。

鲍宣面对如此丰厚的嫁妆,却心生犹豫,对妻子言道:“少君生于富贵之家,惯于锦衣玉食,而我家境贫寒,恐无法匹配。”然而少君坦然答道:“家父乃因君之品行高尚,故而许我嫁君。自今往后,吾唯听君命。”

于是,少君尽数退还了奢华的服饰及随嫁的仆从车马,改穿布裳。与鲍宣同推鹿车,回到故乡。婚后拜见婆婆之礼毕,便提瓮汲水。此等行为,令乡里之人交口称赞。

在古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意动用法。此法中,某些词语用作动词时所表达的动作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上的感觉、看法或评价。如上文中的“奇”字便是形容词用作意动词的例子,意为“以……为奇”,即“认为……与众不同”。

再如《后汉书》中记载的鲍宣之妻桓少君的故事。她虽生于富贵之家,却无丝毫骄奢之气。她的行为举止使得鲍宣对她敬重有加。在桓少君的支持下,鲍宣事业有成,先后担任要职。此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共挽鹿车”,用以形容夫妻同心、安贫乐道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应学会放远眼光,不只看到眼前的得失。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懂得权衡利弊、取舍有度。这样的人生才能更加充实与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