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的含义,饮食养生和天象变化


大暑是小暑之后的一个节气,天气非常炎热。那么大暑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的含义: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是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时间在阳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天气异常炎热,通常气温最高,经常出现摄氏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大暑时节会出现大量雷阵雨。在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的气候特点

基础气候

通常大暑节气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候,大部分地区高温干旱,而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也很频繁,但雨水相对充沛,雷暴雨也比较常见。

高温酷热

大暑一般处于三伏中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全国各地气温都达到高峰。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情况

除了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地区会有伏旱外,大暑时大部分地区都会遇到炎热的天气,35℃的高温已经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经常出现。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实际上,并非每年都会有伏旱,如果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或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