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是老子吗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太上老君是道教中的神祇,常被称作“太上老君”,实际上是一种口语化的称呼。根据道教典籍的记载,老君的全称共有三十二字: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道教中素有“三清”的说法,而太上老君则是“三清”中的第三位。

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的化身便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老子。因为老子生平引渡了无数人,并传下对道教发展影响最大的经典《道德经》,所以太上老君亦被后世称作“道德天尊”。据《史记》所言,老子曾是周天子座下的守藏史官,不过因周朝气运衰退,老子便隐退官场,西游山林,最终正果显现。

秦汉时期,黄老思想盛行,老子被尊崇为先王圣哲,地位与尧舜周孔等同。由于汉初关于老子的传闻数量众多,所以《史记》中的事迹参考性有限。因黄老道兴起后,老子逐渐被道家渲染为神明,成为帝王祭祀的对象。

“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

老子之后被彻底神话,成为太上老君。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道教发展存在差异,北方道教信奉太上老君,南方道教则信奉包括道德天尊在内的三洞教主。

在南朝的道教体系中,道德天尊所说洞神部经为《三皇经》。这一时期南方道教中的道德天尊,与现实中的老子并无联系。随着时间推移,《三皇经》被唐太宗焚禁,此后《道德经》成为太玄部首经流传于世,老子也被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也就是道德天尊。

由于李唐统治者与老子同姓,所以老子被尊为先祖。自唐高宗、唐玄宗以后,加封在太上老君身上的尊号越来越多,朝廷修建了“太清宫”用于祭祀老子,并将其视作宗庙所在。

依照道教典籍的理论,严格来说,太上老君就是老子,但老子并不是太上老君。“云笈七签”记载:

“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

上述文字中的信息包括:

太上老君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叙述。

由于“大道”超越了人的理解,故难以名之。

再次,老君是大道的体现,大道聚形便是老君,分散为气(一气化三清)。老君显化,是为了教化世人。

“伏羲之时,老君合为师,名无化子,又名郁华子,教授伏羲,固定传统,启示阴阳,规范八方,整顿八卦,著《元阳经》,给予伏羲……神农之时,老君合为师,名大成子,著《太微经》……燧人时,老君合为师……黄帝时,老君合为师……”

以上文字表明,无论是玄之又玄的大道,还是老君,他们都是化育万物的,与万物极为密切相关,所以老君具有各种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从这种说法来看,老子属于老君的化身之一,因此称老子为老君在语义上并不精确。

现代对老君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不过小说归根结底还是小说,与传统宗教思想有所不同。

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先生对太上老君的形象做出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这部小说中太上老君在“大闹天宫”和“安天小会”情节中的地位都不如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

由此可见,虽然太上老君在道教信仰中是无上的神祇,但是在《西游记》中的设定并不十全十美。在小说中,太上老君更像是负责为天宫炼丹的一位内部工作人员,而不是与大道同时存在的至高神祇。尽管如此,吴承恩的初衷或许并不是贬低太上老君,二是单纯构思小说情节。

结合历史背景看,在明朝皇帝中,有少数皇帝对道教虔诚,然而大多数皇帝则笃信道教近乎疯魔,甚至出现明神宗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离奇现象。吴承恩先生在小说中将太上老君设定为地位低于玉皇大帝的神祇,可能是为了讽刺它皇帝崇道误国的现象。

参考资料:

【《史记》、《云笈七签》、《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