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坐骑是什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近日,四川德阳再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珍贵画面,引发了网络广泛关注。任何关于大熊猫的新闻总能引来全民围观,究其原因,岂不正是因为它们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宝吗?

谈及大熊猫,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标榜其战斗力爆表的文章,将大熊猫描绘成无所畏惧虎豹的“食铁兽”,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却偏偏以卖萌为生。

传说中大熊猫还是蚩尤的坐骑,关于神话的真实性我们暂且不予置评,只探讨史前的大熊猫是否真的如此强悍。

四川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

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主流的国际观点认为它们由800-900万年前的始熊猫进化而来。大熊猫的进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中新世晚期的始熊猫,更新世早期的小种大熊猫,更新世中后期的巴氏大熊猫,以及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现代大熊猫。

有证据表明,在进化至小种大熊猫阶段时,它们已经进化到以竹子为主食,巧妙地避开了与其他动物的竞争。

大熊猫的进化过程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史前动物往往体型庞大、战斗力惊人,但大熊猫家族似乎是个例外。在古今四类大熊猫中,始熊猫如同一只肥胖的狐狸,小种大熊猫也不及如今的大熊猫体型大,仅为一半大小。只有巴氏大熊猫体长约2米,体重也比现代大熊猫高出许多(大约为现代大熊猫重量的1/8)。如果要问史前大熊猫中哪种最强悍,

那么从体重优势上分析,无疑是巴氏大熊猫了。我们来看看巴氏大熊猫当时的生存状况。

巴氏大熊猫形象图

由于在小种大熊猫阶段时,它们就已经进化到了以竹子为主食的地步,完美地躲避了与各种动物的竞争,所以大熊猫家族发展迅速,到了巴氏大熊猫阶段时,它们迎来了全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各地,甚至一度扩张至缅甸、越南等地区,在亚洲境内十分常见。

而巴氏大熊猫生活的阶段,即100万-1万年前,史前人类的智慧也在高速发展,逐渐壮大为一支强悍的力量。

大熊猫化石分布图

从一些史前人类遗址出土的大熊猫骨骼化石来看,上面遍布石块造成的粗糙“砍痕”,专家猜测,当时的巴氏大熊猫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体型硕大,极有可能是当时人类的猎食对象。

彼时的人类正处于旧石器时代,尽管史前智慧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但由于制造能力较差,工具和方式都比较原始,加上当时的人类远不如如今的人类强壮,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仍能捕杀巴氏大熊猫,说明史前大熊猫也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强悍!

史前人类场景复原

上面提到的巴氏大熊猫,是以史前人类为参照的,那么如果放在野生动物界,大熊猫的实力处于什么段位呢?准确来说,只能将其看作是一种中小型熊类,与虎豹等大型捕食者相比,还是差得太远。

根据俄罗斯科学院等专家在锡霍特-阿林保护区对东北虎的研究发现,在老虎的食物构成中,熊类占7%,其中棕熊占1%,黑熊占5.2%;另外

关于《山海经》里描述的“蚩尤的坐骑”是否是大熊猫,引起了广泛讨论,而大熊猫的战斗力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神话故事中的奇珍异兽往往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但将其作为科学依据并不合适。从史前文献来看,体型较为强壮的巴氏大熊猫仍然是史前人类的猎物。

同时代的一些大型猫科动物,如剑齿虎,才是史前人类难以匹敌的可怕杀手。大熊猫的战斗力虽不俗,但并未达到神话中描绘的夸大程度。

虽然“食铁兽”的称号颇具威慑力,但这并不能将大熊猫神话化。它的战斗力尽管超出了普通食肉动物,但仍有公允的界限。

若您感兴趣,请点赞关注,获取更多扎实的野生动物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