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来历100字(传统风俗与现代意义)


[闽南网]

什么时候给压岁钱合适?压岁钱的来历是什么?后来,人们约定成俗在大年三十的早上12点之前给压岁钱。

最佳给压岁钱的时间是什么?每年过年时,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因为这时有许多美食可品尝,同时也因为长辈们会给他们压岁钱,希望给他们带来好运。那么,压岁钱到底应该在何时给呢?以下文章将详细解释。

何时给压岁钱最合适: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古代,有一种小妖怪叫做“祟”,它们会在大年三十的早上12点时伸手去摸正在熟睡的孩子的头部。孩子们经常会因此吓哭,并且随后会出现头疼发热等症状,甚至变成傻子。

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点亮灯火守夜,以防止“祟”的到来。后来,人们约定成俗在大年三十的早上12点之前给压岁钱。

有一对夫妇拥有一位年幼的儿子,他们将他视为心头肉。到了大年三十的早上,他们担心“祟”会来伤害孩子,于是他们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玩累了后睡着了,他们将八枚铜钱用红纸包裹起来放在孩子枕头下,然后他们自己就坐在床边不敢合眼。深夜里,一股阴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但“祟”刚伸手去摸孩子头时,枕头下的铜钱就发出了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将用红纸包裹的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从此之后大家纷纷效仿,孩子们也就安然无恙了。

原来,那八枚铜钱是八仙变化而来的,暗中保护着孩子们。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渐渐演变为了“压岁钱”。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被称为“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长辈给小孩子的,也叫做压岁钱”。一些地方将给孩子压岁钱称为“串钱”。到了近代,这一习俗演变为了用红纸包裹一百文铜钱赠送给晚辈,寓意着“长命百岁”。对于已成年的晚辈,则将一枚银元放入红纸包中,寓意着“一本万利”。随着货币的改变为纸币,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一些票面号码连续的新钱来赠送给孩子们,以此祝愿他们“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由来:

关于压岁钱,有两种说法。一说,它起源于古代的“压惊”。据说,古代有一种凶兽叫做“年”,每隔365天后的夜晚,它就会出来伤害人类、牲畜和庄稼。小孩子们因此感到害怕,而大人们则会用竹响声驱赶“年”,并用食物安抚小孩子们,这就是所谓的“压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货币来代替食物,到了宋朝时就有了“压惊钱”的习俗。据史书记载,王韶子在南陔时曾被坏人背走,途中惊呼后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就赐给他“压惊金犀钱”以示庆贺。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发展为了“压岁钱”。

另一种说法是,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朝的宫廷中。当时,宫内存在着散发钱币的风俗。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记载称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嫔妃每到春时,各结伴三至五人到禁中掷钱作为游戏。”而在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