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作者是谁的诗歌创作和文化影响


01

崔颢的《黄鹤楼》可谓唐诗中名气最盛的作品之一。

南宋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首推崔颢《黄鹤楼》为冠。”

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评价说:“既不合古法也不合律法,却兼具古意和律体之美,堪称千古绝唱,何独属于李唐?”意为崔颢的《黄鹤楼》不仅是唐代七律第一,更是千古绝唱。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在《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点评唐诗、研究唐诗的论文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唐诗TOP100排名,其中崔颢的《黄鹤楼》毫无悬念地位列第一。

这首《黄鹤楼》之所以名声如此之大,背后最大的功臣却是诗仙李白。

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上黄鹤楼时,兴致高昂,欲赋诗作题,但当他准备挥笔书写时,却发现墙上有崔颢的这首诗,顿时大为折服,感叹不己,说道:“眼前美景无法言说,崔颢在此留下佳作。”还有人将其演绎成:“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生动形象,还带点诙谐,李白因崔颢一首诗要拳打黄鹤楼,脚踢鹦鹉洲,想想还是有些好笑,不过当不得真。

但李白的确十分欣赏崔颢的这首诗,他后来的两首诗中明显有模仿崔颢的痕迹。一首是《鹦鹉洲》中的“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两联,另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联。李白两次向崔颢这首诗“致敬”,可见他对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很佩服的。

崔颢的这首诗名气虽大,但它的版本却是一个问题,现通行版本是否经过后人改动?在敦煌发现的一份卷子中便有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但其中有许多与现在通行的《黄鹤楼》不同的地方。

敦煌版的《黄鹤楼》如下:

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唯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敦煌版本《黄鹤楼》与现通行版本《黄鹤楼》的不同多达七处,但唐时传播技术落后,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版本,这位敦煌经生有很大的可能性写错,所以我们也不能断定敦煌版本《黄鹤楼》就是原版《黄鹤楼》。

02

版本之争留给学者,我们欣赏诗歌,还是以通行本为准。以上只是丰富一点我们对这首诗的认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古代名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乘鹤在此休息登仙。《寰宇记 》上说:“昔费文伟(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又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过此地(见《齐谐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即曾经的仙人。

曾经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着黄鹤离去不再回来,只有天边的白云,在历史的长河上,千载飘荡。

诗从传说的仙迹落笔,仙迹本就渺茫,而今仙去楼空,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使人顿生世事茫茫之感慨,气概苍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历历,形容清晰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楚辞·招隐士》 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古诗词中,芳草萋萋往往引游子之思。

鹦鹉洲:

文以气为主: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崔颢《黄鹤楼》的前四句正是"文以气行"的典范,三度提及“黄鹤”而不觉重复。前两句中“黄鹤”的反复出现犹如旋转蓄势,为最后一句“黄鹤”的势如破竹蓄力。其势之威猛,宛若鹏鸟展翅,大象踏行,一气直下。

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的注解:
妙在三句皆用“黄鹤”,层层递进,不显重复冗余。尤妙在三句后紧接“白云”,使读者不感突兀,不觉生硬。之所以能如此,正是因为全诗文气充盈,神韵贯通。
颈联转折:
承接前四句奔腾的气势,诗人于颈联转换笔锋,描写眼前景物,呈现律诗中的“转”之章法。颈联的内容由仙迹传说转向现实景象,体例也从古体过渡至律体,如电闪雷鸣般令读者惊叹。
尾联回归:
颈联虽换气,但前四句文气仍在溢出。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收束,使诗意回到开头若隐若现的境界。情意气贯通始终,使得全诗一气浑然。
“破格”的巧妙:
由于全诗“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气”,因此前四句的“破格”之处并不生硬。
全文情感:
《黄鹤楼》的动人之处在于其情感。诗中虽有思乡情结,但这并非诗的主要情感。诗人从仙迹传说开始,表达对自由自在的仙人生活的向往。而当黄鹤一去不复返,诗人只得孤独地立于黄鹤楼上。目の情景中,天高地广,却也加剧了诗人的渺小与孤独。这种宇宙间的无所依靠,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思乡即是一种寻求与他人的联结。“烟波江上使人愁”道出了诗人在浩瀚天地中无所依凭的孤独感。
飘渺的仙迹、辽阔的天地、浩渺的烟波,既赋予了诗人苍茫的意境,也与孤独的情感交织相容,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黄鹤楼》的艺术手法炉火纯青,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虽未必为唐诗第一,但绝对是唐诗中永垂不朽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