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的精卫是什么动物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广为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一。世人常为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作精卫鸟而扼腕叹息,更被其衔运西山木石填海的坚强意志所感动落泪。

后世人们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们投身伟大事业的坚韧不拔精神。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称其为“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沿岸树立了“精卫誓水处”纪念碑。

《山海经•北山经》云:“炎帝之少女名曰精卫。精卫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精卫叼衔木石,矢志填平东海。古时喻为仇恨极深,立志报仇雪恨。后比喻决心坚定,不惧艰难。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有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传说1

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明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徘徊,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称其为“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沿岸树立了“精卫誓水处”纪念碑。

传说2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546" img_width="8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66ae00014e2693e1554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374289&x-signature=mR4EXOKGsJ0slTPLRVghWYYakgU%3D" web_uri="66ae0

发鸠山,其主峰海拔1647米,位于山西长子县城西约25公里处。《山海经;北山经》中说:“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佼。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中国远古神话中以“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最为有名,也最为感人,其中尤以“精卫填海”极具感染力。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坐落于山西长子县西部,发鸠山拔地而起,傲然耸立,其主峰傲视群山,高耸千仞,直指苍穹。根据《山海经;北山经》的记载,此山盛产柘木,更有一灵鸟栖息其上。此鸟状似乌鸦,额头纹理清晰,喙部雪白,足爪丹红,啼声哀婉动人心弦,名曰"精卫"。相传此鸟乃是炎帝之幼女,名唤女娃, einst von zu Hause weggelaufen war und im Ostmeer ertrank. Ihr Geist verwandelte sich in den Vogel "Jingwei", der unermüdlich Steine und Stöcke aus dem Westgebirge holt, um das Ostmeer zu füllen.

在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最为为人所知和感动,其中尤以"精卫填海"的故事最具感染力。人们常常为炎帝小女儿化为精卫鸟而哀叹,更被其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顺河东行,距離發鳩山約10餘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水庫,名曰申村水庫。此水庫於40年前建成,蓄水量達350萬立方公尺,水面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近年來,有當地人士提議將申村水庫改名為"精衛湖"旅遊公園,以弘揚精衛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