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业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众生在三界的一切行为,都是身口意业显现的结果,而三世的不断轮回,也离不开身口意业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业的含义。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常会抱怨:我造了什么业啊?我的业障怎么这么重!可见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的痛苦并非无缘无故产生的,但因无法明了过往的因果关系,只能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以求消灾解厄。尘世的消灾解厄方法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所谓的业障吗?可能只能获得暂时的精神安慰。为什么不如意的事会不断发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业。中国古代的“业”字,由“辛”和“火”两个字组成,暗示了受刑罚和被火烧的两种痛苦;引申含义是,用严厉手段管理奴仆,奴仆只能在无法申辩的条件下,忍耐艰辛的工作。而在《说文解字》中,“业”指的是乐器架子上横向的木板,其上安装成排的锯齿状木块,上面涂有白色颜料,除了装饰乐器架子之外,还可以交错悬挂钟和鼓,便于演奏。后来所说的学业、事业,都是依照其呈现的功能特点,就像乐器的木条可以清晰地区分。“业”这个词在梵文中是Karma,音译为“羯磨”,意为行为、造作。就“羯磨”而言,僧团在判断一件事是否违反戒条时,需要根据事件的因、缘、果等条件来辨别是否犯戒,而不是只凭最终的结果来判断(参考《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综合古汉字和梵字来看,“业”字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依循既定条件而承受苦果、次第相继、前后联系、包含动机(意业)、运用方便、因果关系。所以“业”表示:根据动机,造作行为,承受结果,因果关系一以贯之。在此过程中,具有不断生住异灭、迁流变化的现象。其中,动机尤为重要,称为意业;有了动机,若无后续行为,不会产生结果;后续行为即语业和身业。例如《梵网经》中诽谤三宝,其中诽谤法宝就是先有了动机——诽谤菩萨藏。动机产生于未能亲近善知识,所以对菩萨藏的深义不能有深刻理解,在听到他人宣说殊胜的佛法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利,便对弟子们宣说:大乘非佛说,如来藏非了义法,另立意识细心为说项。表面上对信徒显示自己是客观的,但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闻利养,这就是动机(意业);其次才是表达出来的语言、动作,如:建立像似正法说给人家听,这一种种行为造作,而别人听了也了解他所说的义理,也就是达成目的了,这就是成已罪。

这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报呢?经文中明确指出:“众生过去曾谤大乘经故,虽于多劫堕于地狱、饿鬼受苦。”然而许多自称为佛门中人,因无力现见果报的可怖,由于无明的遮障,只看重眼前虚妄的名闻利养会受到损害,所以只贪求和维护,不惜毁谤贤圣、破坏正法,用各种方式阻碍弟子们接触佛法、修学佛法。这样的人,除了此生报尽必下地狱受报外,此生必然也呈现的果报就是:无论行了多少善事,拥有多大的名声与赞叹,但就是不能与大乘菩萨僧真善知识相应,不能与第一义谛相应,不可能断我见,当然更无法证真如。这样的人,无论是解脱道法还是佛菩提道法都无法成就,这是无法逃脱必定会遭受的业报,也是现世可见的。然而自己在造作业报时,他只看到自己的名闻利养得以保持下去,只有等到一生快结束地狱果报要现前时才警醒,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主要就是因为他对于法无知的“无明障”,也就是对于名闻利养的虚妄、解脱道的胜义、第一义谛的殊胜无知,加上“贪”与“瞋”合起来就是三毒(贪瞋痴),成就了这整个前后互相造作的行为与果报必然呈现,这就是业。业离不开烦恼障,离不开无明障,也离不开意行、语行、身行的造作与承受。

就一世而言:造善业,会因为行善而获得自我满足感;造恶业则相反。当看到别人遭遇不如意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随行自我满足感。但是在《佛说骂意经》中写道:“一个人在行善业、恶业的时候,有四人会知道:一个是天神知之、二是地神知之、三是傍人知之、四是自意知之。”所以人们常说,瞒天、瞒地,瞒不过自己的良知。造恶业会因为担心被揭穿,会担心遭到同样的状况,会担心以后会有恐怖的果报,所以会设法产生自己种种的自我说服、防卫机转的思潮;这虚妄自我成就的满足感,是无法抚平内心的不平静。这不是有一个上帝坐在天上瞪着你、处罚你。因为造恶业的时候,本身就随行着自我的惩罚,这不平静的心性——担虑,就是心性上一个很大的惩戒,如影随形!

业的流转,不是一种思想、不是一种哲学,更不是佛门的专利。业的流转是一种行为规律,只要流转在三界的众生,无论信不信佛、相信不相信因果轮回,都无法避开业的流转规律;在造业的当下,就会有可喜或不可喜的果报呈现。例如:在贪的时候,就会因为贪行,有著许多身口意的束缚事务产生;在瞋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股愤恨难消的不平之气,自烧著自己的健康乃至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还是要扣回我们刚前面所说的,主要就是对于法的无知的无明障,也就是对于名闻利养的虚妄、解脱道的胜义、第一义谛的殊胜无知。在《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弟子们要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也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

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训》当中所说一位叫作卫仲达的故事:他是宋朝翰林院的官员,有一次就被鬼卒带到阴间去,到了阴间,阴间的审判官就吩咐差使,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记录册全部都送上来。等到册子全部搬来的时候,他恶业的记录册多得竟然摊满了一整个的厅院,而善事的记录册卷起来只如一根筷子般的大小。审判官接著又吩咐拿秤来,秤看这个善业、恶业是哪一个比较重?结果,那摊满院子的恶业记录册反而比较轻,像筷子那样小卷的善业册子反而比较重!卫仲达就很疑惑地问:“我年纪不到四十岁,怎么会犯下这么多的过失,造下这么多的恶业呢?”审判官就回答:“只要一个不正的念头产生,不必等到你实际去作那件恶事,恶业就已经成就了。”卫仲达听了,他也很好奇的问:“那像筷子般小的记录册是纪录了什么?怎么会这么重呢?”审判官告诉他:“皇帝有一大幅修改后的内容:

舍利弗回答一位询问者:“业迹是指十种不善的行为,即杀生、盗窃、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和邪见。”

追问者继续问道:“什么是对抗这些不善业迹的道迹?”舍利弗解释说:“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乃至正定。”

舍利弗列出的十种不善迹可分为身、语、意业三大类别。身三恶业为杀生、盗窃、邪淫,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源;语四恶业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不仅是轮回的根源,也是各种天灾人祸的祸端;意三恶业为贪、瞋、痴,其中痴包括无明和邪见,这三毒是无穷无尽烦恼和三恶道的直接黑业因。

与十恶业相反,有十种善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远离秽语、不贪、不瞋、正见等。还有一种不属于善恶业的无记业,如工作、雕刻、手工艺技能等。

造作的身语意业会产生善业、恶业和无记业的业因,这些业因会带来未来好的或坏的果报。好或坏的果报被称为白业或黑业。能够带来可爱结果的果报被称为白业,如天人果报;带来不可爱结果的果报被称为黑业,如地狱果报。但这些果报也是相对的,如对天人来说,人间并非殊妙果报,所以堕入人间是下堕;但对地狱众生来说,人间果报就远胜地獄。

弥勒菩萨说过:“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瑜伽师地论》卷38)。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曾经造过的善业和恶业不会消失;但如果你没有造作,也不会获得善业或恶业的果报。这就像俗语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当我们抱怨“我造了什么业?我的业障太重”时,求神问卜是没有用的。世间术士可能只是从中骗取钱财。但更可怕的是那些利用邪知邪见蛊惑人心的邪教。例如,喇嘛教声称“男女双修”可以消除业障,开启智慧。这种说法完全是邪说和恶见的巅峰!

经典中反复强调“万法唯心造”。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贪、瞋、痴习气,明了诸法根源,并遵循大乘八正道的道迹修行——正见、正思惟、正业、正念、正定等,才能真正消除业障。男女双修绝不能真正生起智慧,去除贪瞋痴。

喇嘛教这种说法不仅写在教义中,还在僧侣中付诸实践。世间许多术士和邪法师也利用这种方法骗取受烦恼痛苦折磨的人们。我们务必要警惕这类事情,不仅自己警醒,还要劝诫他人,告诉他们真正的消除业障和开启智慧的方法,避免落入邪知邪见。

记住:“万法唯心造”,一切法都是自作自受,他人无法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