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古诗文名句)


导读:盛唐诗人白居易,诞生于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新春伊始,先祖来自山西太原,却出生于河南新郑。青年时代亲历兵荒马乱,立志勤奋读书,800年(贞元十六年)高中进士。

白居易仕途坦荡,热衷参政,敢于直言,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创作反映现实社会和民生疾苦的诗歌。其与元稹齐名,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846年(唐文宗大中十年)八月离世,赠尚书右仆射。他的作品汇集成《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钱塘湖春行》

孤山北侧贾亭东,湖面微波荡漾云彩低沉。

几只早莺竞相鸣叫寻觅暖树,不知哪户燕子衔泥筑巢新窝。

繁花盛开遮蔽视线,新生的嫩草尚未长高掩盖不了马蹄印。

“孤山僧舍之东”游览不尽,绿杨垂荫下白沙堤岸边如画如诗。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游览西湖早春美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围绕“春行”展开,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始,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结,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明媚动人的西湖早春图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和西湖的钟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灵动,用词精准鲜活,对仗工整严谨,结构布局精妙自然。

诗人运用听觉、视觉、动态等多种手法,将鸣叫的鸟儿、盛开的鲜花、荡漾的湖水、穿行的归燕等元素融合交织,勾勒出一个变幻万千、富有韵律的画面。

诗人将自身情感巧妙融入美景之中,使得客观的自然景致转为带有主观色彩的眼中之景,感染着读者的思绪。

《暮江吟》

一道残阳余晖洒向江面,一半江水呈现红色一半呈现橘黄。

正逢九月初三的夜幕降临,露水如珍珠般晶莹,新月如弓弦般悬挂天空。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杂律诗,创作于822年赴杭州担任刺史途中。

此诗选取的两幅绝美的自然图景,一是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壮丽景致,二是新月升起、露珠凝闪的朦胧画面。

诗人运用奇特精彩的比喻,勾勒出宁静和煦的意境,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朝廷政治的厌倦。全诗语言清丽流畅,笔调清新,描绘生动,刻画细致,其对景色的描摹之精妙历来备受赞誉。

杂律诗是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产物,它在古典律诗的基础上融入乐府诗的风格和内容,使诗歌更加通俗易懂,富含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远眺原野上茂密的草儿,一年四季经历枯荣轮回。

野火无法将它们焚尽,春风一拂又复苏生。

远方的芳香传入古道,苍翠的青草与荒凉的城池相接。

再次送别友人离去,萋萋的草儿承载着绵绵的离别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他的成名作之一。它借助赋得体的形式,以古原上野草的生命力和香气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眷恋和伤感。

全诗运用对比、拟人、象征等手法,语言平易质朴而又韵味十足,情感真挚深沉而意境深远。此诗被收入《唐诗三百首》和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首广为流传和传颂的名篇。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900" img_width="12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a35d9f5ee16417f9b6f43d150762754~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378176&x-signature=YliJHk%2BERbO04UPeiSJ7CV3OvPg%3D" web_uri="tos-cn-i-qvj2lq49k0/da

《大林寺桃花》(绝句)

人间芳菲早已逝,
山寺桃花却正盛。
春光难觅本凋零,
不料此地正留存。

《池上》(五言绝句)

小儿泛舟轻如燕,
偷采白莲心似猿。
踪迹难藏浮萍泄,
一开浮萍现荷尖。

《问刘十九》(五言绝句)

新醪微醺炉火红,
暮雪欲飞窗欲封。
刘十九友兴致浓,
共饮一杯话早冬。

总结

白居易诗歌涉猎广泛,
政事、人生、景致漫谈。
时代变迁悉数现,
百姓疾苦尽心看。
诗风朴素思想深,
朋友之情友誼存。
反思自我不屈服,
理想追求常相伴。
诗文艺术含金量,
文化价值广传承。
唐代繁荣获彰显,
文学创新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