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进入酷暑,揭秘“小暑大暑不是暑”背后真相

步入7月,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传统文化中的“三伏”也紧随其后。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夏季却似乎有些“反常”,气温始终维持在较为凉爽的水平。虽然大暑即将来临,但人们似乎并未感受到“上蒸下煮”般的炎热。那么,“小暑大暑不暑”的俗语该如何解读呢?今年是否会有“秋老虎”天气呢?

三个节气的关系:小暑、大暑、立秋

小暑和大暑是夏季的第五、第六个节气。小暑,顾名思義,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达到最热的时候。而大暑节气则是古人认为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

立秋,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夏天的临近结束,而秋季即将到来。

俗语解读:推迟的暑热

俗语“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意思是:若小暑、大暑节气不炎热,那么到了立秋和处暑节气时,天气反而会非常炎热,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将姗姗来迟。

古人认为,立秋后仍会出现高温天气,民间甚至称之为“秋老虎”。那么,这句俗语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立秋≠入秋,中伏才是最热

立秋并非意味着秋季气候已经到来。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为立秋节气。今年立秋将在8月8日。这个时间点并不会让气温立刻下降。民间谚语还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

古人将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称为入伏第一天,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称为末伏第一天。立秋节气正好处于立秋和末伏之间。农谚“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正是指中伏期间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这句俗语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适用,中伏和末伏通常是气候最炎热的阶段。

今年的天气:凉爽小暑,期待秋老虎

今年的中伏共有20天,时间为7月22日至8月10日;末伏为10天,持续时间为8月11日至8月20日。处暑节气在8月23日。我国的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等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夏季,天气以闷热、潮湿为主,炎热程度并未减弱。

处暑过后,炎热程度会逐渐降低,只有中午时分较为闷热。而早晚则能感受到丝丝凉意。由于部分年份会出现秋老虎天气,即在小暑、大暑节气不热,而在立秋后变得炎热,甚至在处暑期间仍持续高温,因此产生了“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这句俗语是古人长期观察总结出的经验。如果小暑和大暑节气都不炎热,那么在立秋、处暑节气时往往会非常炎热。类似的俗语还有“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也证明了“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合理性。

今年的小暑相对凉爽,如果大暑也凉爽的话,那么立秋后可能会出现“秋老虎”天气。你认为今年会有秋老虎吗?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作者:农夫也疯狂

本文由“农夫也疯狂”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喜欢本文的朋友请点赞、分享和关注,更多农村趣事、农耕知识与你分享!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