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女孩观后感:感悟亲情,传递希望,坚定信念


莫离,一位在读小学的女孩,不幸患有孤独症,无法正常上学。她的父母心急如焚,在四处求助无果后,他们终于盼到了一线希望。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五三班班主任米兰老师,了解到莫离的情况后,决定接收她成为班上的一名学生,并承诺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莫离的父母感激涕零,电影《向日葵中队》的故事由此展开。

影片以“爱是教育的灵魂”为主题,通过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和情节,反映了儿童孤独症这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呼吁全社会给予关爱和帮助,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走出阴影,与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编剧兼导演陈应歧在改编作家刷刷小说的过程中,并未交代莫离患上孤独症的原因,这是一种创作上的巧思。因为电影的叙事空间有限,与拖沓的电视剧相比,电影更应该聚焦于莫离如何走出孤独困扰的历程,这才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米兰老师在莫离到来之前,用晶莹剔透的星星点缀教室,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迎接莫离正式成为五三班的一员。

莫离来到五三班,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米兰老师微笑地说:“天上的星星看似遥不可及,但可以用光年来计算。莫离就像天上的星星,照耀着五三班的教室,她是星星的孩子。”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米兰老师接着说:“莫离同学初到我们五三班,由于她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老师把她临时安置在讲台旁,离老师近一点。莫离不交课堂作业,也不参加升旗活动,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多给她一些宽容和理解。”

张小西主动提出与莫离同座位,米兰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她称赞张小西热心助人,全班同学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这正是孤独的莫离需要的环境。

张小西并不明白“星星的孩子”的含义。放学后,她向在美术出版社工作的妈妈(由艺术家孙兰扮演)请教。妈妈告诉她:“星星的孩子有点遥远,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要帮助他们,让星星的孩子敞开心扉与大家交流。”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向日葵中队》编剧兼导演陈应歧)

这是全剧中的重要伏笔,引发了一系列的情节冲突,将笔者带入影片营造的氛围中,产生如下观感:

观感之一:米兰老师的崇高责任感令人敬佩。

米兰老师深知,接收莫离为五三班的学生,就意味着要对莫离和她的父母负责。她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帮助莫离走出孤独的阴影,成为一名正常的孩子。

影片精心安排了几个矛盾冲突,塑造了米兰老师尽心尽责、知难而进的形象,使剧情发展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第一个矛盾是莫离的孤独与固执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张小西发现莫离喜欢向日葵,于是送给她一束向日葵花(绢花)。莫离从花中取出一朵表示友好,张小西欣喜若狂。莫离对向日葵的热爱与日俱增,并在校园里种植了几株向日葵。

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莫离担心向日葵被风雨摧毁,冒着狂风暴雨去学校呵护它们。莫离的父母不理解她的举动,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无奈陪她一起去学校看个究竟。

父母这才明白,女儿担心向日葵被风雨毁坏而执意前来呵护。莫离撑起雨伞,顾不得自己被雨水淋湿,只为保护她的向日葵。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门卫花爷爷见此情景,拿来插杆雨篷伞,为莫离深爱的向日葵和她的三口之家遮风挡雨,构成了雨夜校园里感人至深的一幕。

雨夜中,米兰老师、张小西等同学也纷纷赶到莫离身边。米兰老师紧紧抱住莫离,动情地说:“莫离同学是好样的,她不顾风雨,来到学校呵护自己的向日葵,因为她知道向日葵象征着阳光、热情、进取和快乐。”

东方既白,风停雨歇,红日普照大地。米兰老师、张小西等同学(当然也包括莫离)迎来了新的一天。

笔者认为,该剧之前的铺垫,与米兰老师的独白完美结合,使故事的叙述与环境的描写紧密相连,避免了格式化的翻版,增强了观赏性与共鸣感。

剧情的发展伴随着新的矛盾冲突,米兰老师转变莫离的责任感也随之升华。

莫离为保护向日葵而冒雨出走的行为,体现了一种不可抑制的激情。米兰老师从中察觉到莫离内心的阳光一面,增强了转变莫离孤独感的信心。

黑板报的风波,反映了莫离与五三班之间的矛盾。

在学校黑板报评比的关键时刻,莫离擦掉了班级黑板报上的主题画,引发了同学们的指责和班长的落泪。米兰老师赶忙向校长汇报,告知五三班的黑板报出了状况,无法评比。

校长不解其意,依然带领评委老师们来到五三班。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五三班的黑板报不但没有出现状况,而且版面新颖、立意深刻,尤其以向日葵插画最为精彩,一举夺得全校黑板报评比一等奖。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恢复常态的莫离参加跳绳表演)

起因是擅长绘画的莫离同学因不满班级黑板报的插画,将其擦除并重新绘制成向日葵图样。莫离的绘画天赋令班主任米兰老师赞赏不已,她激动地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向日葵中队”五个字,不仅成为五三班的别称,也暗合了影片主题。

黑板报风波过后,师生们感念莫离的举动意义非凡,为她走出孤独的阴影,出色完成学校委托创作大幅向日葵画作并发布在美术杂志封面,奠定了基础。这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莫离的关爱和支持,印证了她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顽皮男生马一飞无意中踢出的足球击中莫离栽种的向日葵,体现了莫离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五三班公开课中,米兰老师认为莫离怀抱的熊宝宝与课堂氛围不符,遂安排张小西悄悄将其拿走,反映了莫离与班主任教学理念的冲突。

尽管张小西圆满完成老师的任务,但出乎意料的是,莫离发现熊宝宝不见后,急得一边哭泣一边寻找。米兰老师见到此状,主动靠近莫离,诚恳地向她解释:熊宝宝只是老师为了上公开课暂时藏起来的,老师不对,现在把它还给她。

莫离无法理解此举,冲动之下将米兰老师推倒在地,导致其额头受伤流血。这突发事件震惊了参加五三班公开课的校长(由著名演员侯勇饰演)、教师代表和五三班同学。

笔者认为,这部影片的矛盾冲突将剧情推向了高潮,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受伤的米兰老师是否心灰意冷,对莫离失去信心,还是出于对她的关爱,一如既往地支持她走出孤独症困扰?

米兰老师无疑选择了后者,她怀揣着同情,丝毫未动摇改变莫离的决心,委屈自己,给莫离希望。米兰老师如此高尚的责任感,怎能不令观众钦佩,在感动中产生共鸣?

感受之二:电影《向日葵中队》儿童语言避免了成人化,贴近生活,传递了真情。

语言是交流的桥梁,庄子说:“凡事若大若小,寡不道以欢成。” 世间万物,不论大小,都要通过语言交流,才能带来欢乐和美好。

电影《向日葵中队》所使用的语言,洋溢着儿童生活气息,孩子们说出的是孩子自己的话,而不是成年人的语言,这把握得十分到位。

儿童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远未达到成年人的思考水平,如果让孩子用成年人的语言表达,不仅违反了思维规律,也会造成失真的现象(以往的影视剧时有发生,遭观众诟病)。《向日葵中队》的编导意识到了这一点,努力接近儿童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可信。

笔者通过观影认为,电影《向日葵中队》儿童语言的使用,大致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剧中儿童语言的表述,无论是对白、独白,还是旁白(画外音),都做到了简洁、简单,避免了深奥难懂或佶屈聱牙的复杂与费解。在简洁中呈现童真,不做作,真实地还原了儿童内心的世界,在认知层面与他们的真实想法达成一致。

二是剧中使用的语句和词汇,尽可能地以单句为主,基本规避了复合句式的过度使用。即便在师生交流、亲子交流的场景中,也以儿童语言为主,不涉及深奥话题。学生能听懂,能接受的语言,才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在这方面,《向日葵中队》做得很好,无论剧情如何发展,都能避免语言成人化的倾向,实为真实情境与真情实感的体现。如此一来,不论是影片中表演的孩子,还是影院中观看影片的孩子,都能处于同一认知层面,进行互动和交流,接受教育,产生共鸣,有利于进步,受益匪浅。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本文作者在观影分享会上发言)

三是用儿童语言刻画了儿童的性格。剧中的五三班因为莫离的到来,就像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同学们朝夕相处,必然会同莫离接触和交流,抑或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

男生马一飞一脚踢出的足球,击中了莫离栽植的向日葵,面对莫离的痛惜,全班同学纷纷指责马一飞的莽撞和过失。众目睽睽之下,马一飞走到莫离面前诚恳地向她道歉: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朴素的一句话,刻画了马一飞活泼好动的性格;

主动要求与莫离同桌的女生张小西,回家后将莫离的遭遇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并表示:我要关心和帮助莫离,让她成为像我们一样快乐的好同学。母亲听后深感欣慰,赞扬女儿的举动是爱的体现。通过张小西与母亲的交流,编导用孩子的语言刻画了张小西充满爱心的优秀品质,以及她乐善好施的性格,为身边的儿童树立了榜样。

电影《向日葵中队》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儿童题材故事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尤其是剧中的米兰老师和五三班同学,将爱的奉献升华到爱的责任感的层面,将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从而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米兰老师帮助莫离克服孤独的过程中,她的委屈没有白受,她的责任没有白尽;五三班同学的爱心也没有白付出,向日葵中队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的赞歌。

蓝天白云下,金灿灿的向日葵花漫山遍野地绽放着,此时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五三班的跳绳表演正在进行。在米兰老师和同学们一次次的鼓励下,莫离终于鼓足勇气走上前去,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跳绳表演。莫离双眸如同明珠般清澈,笑容如花般美丽,纵情飞扬,老师和同学们齐声为她加油和喝彩,从此,莫离融入五三班集体,成功地蜕变为一个正常的孩子。

与此恢复常态的莫离,她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她挥洒墨汁,挥洒自如地完成了学校委托她创作的大幅向日葵画作,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张小西的母亲觉得这幅画意蕴不俗,富有灵动感,便向编辑推荐,最终被发表在美术杂志的封面上。受到鼓舞的莫离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莫离孤独症的康复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是班主任米兰老师和五三班的同学,他们是莫离的恩人和功臣。这样的恩人和功臣越多,患孤独症孩子痊愈的希望就越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只有像向日葵那样蓬勃地盛开,我们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笔者观影后,应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暨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之邀,参加了电影《向日葵中队》观影分享会。因思绪难平,将自己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成上述观感,供您在观摩此片时参考和分享。

(张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