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崔颢(千年绝唱)


唐代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后赋诗一首,李白“借鉴”了它的意境,写了两首极为相似的作品。后世有疑李白“剽窃”崔颢之说,故而《唐才子传》中编造了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时,准备题字,却看到崔颢大作。不禁感叹道:“眼前美景难吟咏,崔颢诗篇冠其上。”

自此,崔颢这首《黄鹤楼》一举成名。因其压倒一代诗仙,颂扬之声犹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到了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词》中,将其推崇为“唐人七律第一”。

登黄鹤楼 崔颢

明人胡应麟不服,他认为杜甫的《登高》才是“唐人七律第一”。不仅如此,他还在《诗薮》中评价其为“古今七律第一”。自唐朝以来,八句皆对的七律,仅杜甫一人而已。

杜甫的《登高》,不仅影响了七律的风格和创作意境,更成了后世七律创作的典范。这种说法,得到了王安石、黄庭坚、苏轼、金圣叹、钱谦益等古代著名诗评家的一致认同。

近代学者王兆鹏通过“大数据统计”调查,向网友询问杜甫的《登高》和崔颢的《黄鹤楼》,哪一首堪称“千古七律第一”。结果,后者得票位居榜首。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意译:

昔人已经乘坐黄鹤登天而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的黄鹤楼。而承载着他的仙鹤,也再没有回来过。千年以来,人们只能望楼兴叹,遥望天空中的白云。

登黄鹤楼 崔颢

阳光洒在清澈的江面,汉阳岸边的林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繁茂,那里埋葬着一代狂士的尸骨。随着日暮西沉,故乡的方向早已迷失。无垠的江面笼罩在烟波之中,令人心生忧愁。

崔颢这首诗,写得异常“自由”。可以说,如果没有关于李白的那个传说,人们甚至会争论它究竟是“七律”还是“七古”。

格律诗讲究“对仗”与“平仄”,有句诗学理论是“前有浮声,后忌切响”。也就是说,前面是“平声”字,对应的位置就要用“仄声”字。反之亦然。

但是观察崔颢的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他在诗的一、二、三句中,竟然三次重复使用了同一个词——“黄鹤”。而且第一、第二两句中“黄鹤”所处的位置一模一样。至少前四句,不能归属为律诗。

登黄鹤楼 崔颢

诗的后四句却是入律的,其中第三联尤其精美感人。这里还融入了一个关于汉代狂士祢衡,怀才不遇的悲剧故事。

探索这首诗的主题,不难发现崔颢有“进取”或“一步登天”的愿望却无法实现,故而抒发于笔端。据传,崔颢曾向李邕“献艳诗”,却遭到后者的严厉批评。

由于他的诗风不合时宜,多写闺怨,许多人都不赏识他。因此登上黄鹤楼,由昔人飞升的传说,联想到现实中追求“登天”之难。

昔人登天时有黄鹤接引,这只仙鹤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因此千年以来,人们登上楼顶,却只能空望白云。整日翘首期盼仙鹤归来,给自己带来一个“登天”的机会。

有才华又狂傲的人,不但等不来仙鹤,最终恐怕会像汉代祢衡一样,尸骨埋没于荒草之中。想到这里,他忽然萌生了归家的念头。但他回望眼前滚滚江水,却不禁心生疑惑。

登黄鹤楼 崔颢

这首诗,既有伤感,也不乏清新之感。后来李白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无论在结构还是意境上,与之都十分相似。感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意译:

一阵狂风从天际刮过,夹杂着古猿悲凉的哀嚎。清澈的江水映衬着洁白的沙洲,归巢的鸟儿飞回巢穴,江岸上空无一人。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落下,滔滔长江的江水一浪接一浪,汹涌澎湃地滚滚而来。

我不如那归巢的鸟儿,随心所欲地飞翔。漂泊万里,客居异乡,只能在深秋的旅途中默默哀伤。时光飞逝,人生已至暮年,体质衰微,疾病缠身。因此独自登上有台,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几十年来的国仇家恨,多么沉重,一腔悲愤早已染白了我的鬓发。穷困潦倒的我,连用酒浇愁都不能做到。

登黄鹤楼 崔颢

杜甫这首七律,是课本上的重点教学内容,体现了他作为律诗大师的功力。它不但在对仗方面达到“七言八句皆对”的高度,而且很多句中都有“自对”。

例如,第一句中的“风急”对“天高”,第二句中“渚清”对“沙白”。同时第一句中的“猿啸”和第二句的“鸟飞”又是相对的。第二联中的“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等等。

可以说,这首诗的对仗水平,充分展现了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的完美主义精神和细腻的匠心。

除了在创作技巧上的出色,这首诗在感情上的渲染也历来为人称道,因为这首《登高》描写出了悲秋、悲国与悲己的三重境界。

开头两联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把无边无际的“悲”情和萧萧下的落木,以及汹涌而至的江水渲染

历经宋元明清各朝,《登高》一诗的文学价值始终受到诗人赞誉。自明代以降,性灵派诗人推崇其率真情性,而格调派诗人则欣赏其雄浑悲壮的风格,故《登高》自古以来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