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吃什么去湿(药膳食疗推荐)


当酷暑如火,清风难觅,“赤日几时过”的慨叹不绝于耳。北京时间7月23日4时07分,大暑节气悄然而至。在这个火辣辣的季节,高温炙烤万物,仿佛置身于一个蒸桑拿的世界,我国大半疆土都迎来了最炎热的时光。

大暑,是夏季的末尾节气,正好处于“三伏天”的高峰,“中伏”前后,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元代吴澄所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再如民谚“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这些无一不形象地描绘了大暑的酷暑难耐。

面对滚滚热浪,古人用诗词抒发着对炎炎夏日的切身体会。南宋陆游《苦热》诗中写道:“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宋代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 诗中也写道:“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于是,古人想方设法消暑避热,其中就有吃冰消暑的妙招。冬天凿冰,将冰块搬进地窖储藏,夏天取出,做成冰饮或直接放在家中,用于降温。杨万里《咏酥》诗中写道:“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描述的就是冰品美食“酥山”。

除了吃冰,古人还会制作各种解暑“饮料”。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卖“香饮子”的店面,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冰食。

节气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气温偏高,雨热同期,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之上,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说文解字》中说:“溽,湿暑也。”“土润溽暑”,指土地潮湿,天气湿热。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中说:“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指大暑时节雨量充沛。

节气习俗

喝伏茶:“伏茶”,即三伏天喝的茶。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三伏天时,一些地区的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

多吃清热祛湿、益气补脾食物

面对大暑高温,大众该如何养生?专家建议,此时节高温频现,要注意预防中暑,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水,尽量少喝冰水;尽量规避高温时段出行;注意室内降温;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讲究饮食卫生。

在日常餐饮方面,除了要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应适当多吃些清热祛湿、益气补脾的食物,如荷叶绿豆粥、海米冬瓜汤、老鸭汤、薏仁鲫鱼汤、番茄牛肉煲等。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