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全方位指南)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临近“4·23”世界读书日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子阅读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更是拉近亲子关系的有效手段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如何让孩子正确记录读书笔记?来听听这位特级教师的亲子阅读建议吧!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好书?

1. 家长首先要成为合格的读者。家长如果不读书,不了解适合儿童的书籍,怎能鉴别出好坏?家长要广泛涉猎好书!找到有趣、有意义的作品,与孩子共同阅读。

2. 选择内容有趣的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本有趣的书籍可能让孩子爱上同类作品。家长还可以询问孩子最喜欢书中的哪个部分,让他朗读给你听。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介绍好书和好文。

3. 协助孩子征服更多优秀书籍。一本好书犹如一座高山,等待着被征服,而家长要带领孩子攀登。如何将值得挑战的好书介绍给孩子?这里有几种方法:

方式一:家长朗读。家长可以将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读给他听,并在高潮处戛然而止,鼓励孩子继续阅读。

方式二:适当借助影视作品,很多童书都被改编成了电影。

方式三:将阅读视为一项挑战性任务。

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

1. 围绕故事人物。每一本书都离不开人物。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哪个人物最吸引他,他做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也可以询问他最不喜欢的角色,并解释原因。

2. 围绕故事情节。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最吸引他的情节是什么,并解释原因;他是否对结局感到满意;如果让他来创作,他会如何写这个故事……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讨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 家长示弱,故意说错。偶尔,可以让孩子提问,家长回答。家长可以错误地叙述书中内容,孩子就会主动纠正。家长故意“装傻”,让孩子觉得自己知识丰富,自然会激发他的热情。

4. 表演精彩情节。有时,家长可以找到书中的精彩片段,询问孩子角色的表情和穿着应该如何表现。表演完成后,还可以用手机录像,与家人一起观看,并评点谁演得好,哪个地方不够好,为什么,并从书中寻找信息加以佐证。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读书笔记从几年级开始做?

读书笔记的范畴很广,只要拿起笔,写下几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读书笔记。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写十篇读后感确实让人望而生畏。大人都觉得写读后感有压力,更何况孩子?

那么,到底要不要写读后感呢?适当地写还是有必要的。

1. 利用情节图,帮助孩子梳理故事情节。例如,制作一个情节阶梯,让孩子简要概述:故事开始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依次往上扩展。或者画一张表格,记录人物在不同地点做了什么事情,继续梳理下去。

“情节图”帮助孩子浓缩消化了一本书,建立了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2. 对比故事内容。一本书中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例如,《草房子》中,桑桑和杜小康未来的成就,可以让孩子比较,并找到书中的依据和事例,培养孩子的推理、思考和概括能力。

3. 设计书中人物名片。例如,可以设计一名人物的名片,写出外貌、语言等信息,但隐去姓名,让父母猜测这个人物是谁。

4. 角色日志。让孩子扮演书中的某个角色,记录一天发生的事。一切方法都应遵循不影响孩子阅读积极性的原则。否则,任何方法都会适得其反。

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有些孩子读了很多书,但作文能力却不见提升,这是为什么呢?

1. 读得多,但读得粗。很多孩子只是草草翻阅书籍,这只是“翻书”,而不是“阅读”。看一遍并不等于读一遍。

2. 读得多,但读得泛。“泛”是指看到某个作家的一本书就读,看到另一个作家的书也读,没有系统地品读一位作家的作品。语言风格来自深度阅读。

3. 读得多,但想得少。要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作家为什么这样写。从表达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会收获更多。

4. 读得多,但记得少。书虽然读了,但精彩之处并没有牢记多少。

5. 读得多,但写得少。读了不少书,但不主动运用到写作中,作文水平就无法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读得多,但读得深。引导孩子深入阅读几本书。一年中,如果孩子把一两本书翻烂了,他的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前提是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书籍。用读十本书的时间读一本书,这就是深度阅读,孩子的生命中一定要有几本被翻烂了的书。

2. 读得多,想得深。孩子要经常认真思考作家为什么这样写。站在如何表达的角度去思考,会收获更多。

3. 读得多,记得勤。把优秀的童书中有趣和有意义的部分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建立资源库。将精彩的语段和写作方法储存在大脑里,慢慢地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本文转自 | 祖庆说,内容有删减

本文作者 |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首届“有重大影响力”卓越写作名师。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