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信的事例(名人故事、成功经历、心理技巧精选)


中国和塞尔维亚虽然地理相隔甚远,但两国人民的友谊却源远流长。在上个世纪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家建设时期,两国人民共同培育了跨越时空的深厚友谊。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塞之间始终保持着真诚的友谊和紧密的合作。

互利共赢 百年钢厂焕发新生

作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自由贸易伙伴,塞尔维亚受益于与中国的合作。去年,中国成为了塞尔维亚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经贸、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了两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中塞友好关系的发展中,有一则“百年钢厂新生记”被传为佳话,成为两国深厚友谊的生动写照。

关于自信的事例

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是塞尔维亚唯一的国有钢厂,长期以来一直是“塞尔维亚的骄傲”。由于市场和转型等因素的影响,该钢厂曾经陷入困境,濒临倒闭。直到2016年,这座钢厂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这家连续亏损七年的钢厂,并成立了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河钢塞钢)。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斯梅戴雷沃钢厂就成功扭亏为盈。如今,这座百年钢厂焕发出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塞尔维亚三大出口企业之一。

米洛什·武莱塔是2021年加入河钢塞钢的废钢处理组副组长。他说:“河钢塞钢充满活力,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在国际形势动荡的背景下,公司制定了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给了我们安全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企业和个人的未来。这种合作让我们的工作更有计划性,更有成就感。”

相互支持 雪中送炭友谊珍贵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向塞尔维亚提供了紧急援助,并优先向其提供了多批医疗防护物资,还派遣了专家组前往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全力支持中国在疫情期间对旅居海外中国人的援助行动,“春苗行动”得到了塞尔维亚民间组织的积极响应,他们自发地向中国人民捐赠口罩等物资。这种相互支持的友谊十分珍贵。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疫情在欧洲肆虐时,中国派遣了医疗专家组,并帮助塞尔维亚建立了最先进的病毒实验室。

关于自信的事例

他说:“中国医疗专家组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给我们的医务人员带来了信心……我对此非常感激。”

当中国专家组携带救援物资第一时间抵达贝尔格莱德时,武契奇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与中国专家组成员一一握手,更是在中国国旗上亲吻了一下。

相互学习 热情交流民心相通

中塞两国人民对彼此怀有深厚的好感,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十分活跃。塞尔维亚篮球明星约基奇为中国和塞尔维亚乡村篮球大赛加油助威。两国相互免除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为人员往来和合作交流提供了便利。

不久前,中塞两国学生合作举办的“西湖宴”在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亮相,让塞尔维亚民众品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