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和谁有关(传统习俗与保健常识)


重阳节:传承千古的中华传统庆典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重阳节,又名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在农历九月初九举行,历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指出,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的两大主题。还有晒秋、放风筝、品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之名的由来与古代数术息息相关。《易经》中,“九”为阳数,两个“九”相重,故称“重阳”。由于九月初九这一天日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历史渊源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古人九月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被认为是有关重阳节的最早文字记载。考证表明,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祖礼俗,汉代则更趋普及。

祭祀“大火”的仪式

有观点认为,重阳节的前身之一是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是古代二十八宿中的一个星座,在季秋时分退隐,人们便举行祭仪送行。
随着时代变迁,祭火神仪式逐渐衰落。

内涵丰富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丰富的节日,其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发展。三国时期,“重阳节”一词始现于典籍;魏晋时期,赏菊、饮酒习俗盛行;唐朝将重阳节定为正式节日。

古人庆重阳

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岳的崇敬。还有祭祖、祈福、饮宴等活动。
清代北京有在重阳节将菊花贴于门窗的习俗,以“解除凶秽,招吉祥”。

重阳佳肴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制法随意。传统重阳糕为九层宝塔形,顶饰两只小羊,寓意重阳(羊)。插茱萸、点蜡烛也可代替登高。现代重阳糕品种多样,各地所食松软糕类皆可称为重阳糕。
菊花酒自古被视为重阳必饮,具有祛病强身的吉祥寓意。

佩戴茱萸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普遍习俗,在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流行。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功效,古人认为可驱虫去湿、逐风邪。

传承与创新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老年节。传承节日的关键在于遵循其文化内核,并与当今价值观念相契合。摆敬老宴、登高赏秋、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作者:上官云)